政府办公楼始终只是一个伦理问题
杨于泽
安徽望江县委县政府占用182亩耕地兴建超豪华办公楼,建筑面积相当于8.5个美国白宫,去年被谁举报了。作为上级的安庆市近日通报,在该项目中,望江县委县政府大楼面积为11056平方米,面积不超标,建筑与装修成本也不超标。
观念冲突出现了:舆论认为望江县委县政府办公楼“超豪华”,安庆市认为“不超标”,不仅不超标,而且离“标准”的上限很远,几乎有那么一点“克勤克俭”的美德。既然起码是符合规定的,也就没有什么责任好追究。虽然有关部门这样解释,赋予政府办公楼以极大合理性,但人们还是有自己的坚持,觉得望江县委县政府过于大手大脚。
老百姓说望江县委县政府办公楼超豪华,其实也没有一个什么公认标准,并对照标准计算办公楼是否超标。人们只是扫了它几眼,想到本县的家底,就觉得它过于气派。如果真要算账,公众实际上缺乏可信的资料和数据,但也不是不能推翻安庆市的调查结论。比如,办公楼占用182亩耕地,征地肯定要花钱,占用的土地还有园林绿化工程,也要花钱,这些钱都应当计入办公楼成本。这样较真地算下来,望江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不超标才怪。
其实,如果我们在这里跟它计较超不超标,已经落入某种思维陷阱,被它牵着鼻子走了。政府建多大的楼,花多少钱建设和装修,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标准问题,而是一个纳税人财力的问题,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中国约有3.5亿个家庭,家庭应当买多大的房,就没有一个“科学”或曰“合情合理”的标准,每个家庭量力而买而已。同样的,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没有发布一个“标准”,说政府的办公楼以多大、成本多高为宜。通常的做法是,有多少钱,盖多大的楼,而归根到底,要看人民有多大财力、民意机关批准多少经费。也就是说,政府盖办公楼,必须考虑财力、民意两个基本因素。
验之全世界的现实,很多大国首脑办公的地方并不以巍峨、壮丽著称,相反是以小巧、精致、实用而闻名。美国白宫只是一座三层大楼,美国人也不称之为“宫”,而是称之为“白房子”,除了一点“古典”风格,很普通。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规格只是一座大臣官邸,看起来很不起眼。如果我们拿这两座办公楼与美国、英国的国力相对照,我们就必须承认,这两座办公楼是相当寒碜的,或者说美国、英国政府在建办公楼时是相当有节制的。
懂得节制,节制人力物力,节制欲望,这不仅是人的美德,也一直是全世界共奉的政治伦理。但如何是节制?现在凡事喜欢发红头文件,盖楼、买车、吃饭、住宾馆、坐飞机都有标准,则按照标准来就是“合法”的,按理也是有节制的。且不论很多官员盖楼、坐车、吃饭、住宾馆僭越标准,就是像望江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省里的标准盖楼,盖起来的办公楼还是那么气势恢宏,给公众“超豪华”的强烈印象。这说明,文件规定的标准是不可靠的,它只是一种文牍主义和教条主义,作为社会规范往往是无效的。
出路还是回归民意,一方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施政要尊重民意。我们应当记住,在政府内部规定、标准与民意之间,民意始终高于内部规定或标准。当一项合乎政府规定、标准的事情遭到舆论批评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反省与警惕,那些规定、标准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