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22日下午,广州大道中往体育中心的路上,一位母亲抱着患眼癌的6个月大的女儿跪地前行,她这样做,是因为一个名叫“广州的富家公子”的网友说,如果她从广州大道抱着孩子一直跪爬到体育中心,立马让人当场捐钱两万元。或许你会笑这个女人太傻,可是她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救她的宝宝,她什么都愿意试。可是记者22日晚了解到,网友“广州的富家公子”并不打算兑现自己的承诺。(3月23日《广州日报》)
作为一个公民,我愿意捐钱,也愿意批判,但不愿意被骗。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语焉不详、存有漏洞的感人故事。首先,因为救女心切,一个母亲或许会因网友一句话跪地前行,但这毕竟超出了人们朴素理解,显得有些荒诞。其次,如果因为一个“广州的富家公子”ID号,就认为这是富人的不良之举,尽管批评得理直气壮,但总有些滑稽。第三,这是一个语焉不详的报道,记者仅仅听别人转述网友信息,而转述者与这名网友之间也仅仅是几次网络之交。最后,假如这是一个为了爱心募捐而有意设置的双簧,所谓“食言拒捐”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局。
在这一新闻跟帖中,一个网友还算理性:“明显这个‘广州的富家公子’是在协助炒作,事情不炒大,媒体如何报道呢?又有多少中国人来围观呢,只有围观的人多了,才会有得到救助的机会,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可怜天下网友心,事情的背后,‘广州的富家公子’也许就是这位母亲结识的一个社会热心人士,或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一个杜撰人物,不管是谁来关注此事,都怨自己的力量太微薄,唯有此道,方能有一线曙光!”
这折射了当下大病医疗救助严重不足的一个现实,也点到问题的实质:在这样一个眼球时代,只有出位的行为,才可以赢得舆论的关注。否则,纵使你如何困难,都可能成为诸多不幸者中的一员,得不到帮助。
可以说,这是善意的理解。但别忘了,无论是当事人——救女心切的母亲,还是协助者(假设网友质疑为真)——“广州的富家公子”,他们的目的都是善的,希望六个月的女儿得到救助。可如果用一个不善、不道德的手段,去实现一个善的目的,难道就可以吗?记得去年那起“卖身救父”的新闻,后来被认为是一场策划,尽管赢得了同情,也解决了问题,但总归是一种欺骗。现在,这种欺骗正在走向深度——不仅仅是欺骗感情,更是挑起人们的仇富情绪。“广州的富家公子”成为标签,一场对富人群体的鞭打,就成为一种现实。这难道不是背离了善吗?
在新闻的跟帖中,我看到了几乎是一边倒对“广州的富家公子”的痛骂,对跪地前行救女心切年轻母亲的同情。同情是可以的,面对一个不幸的孩子,我们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但痛骂,则是已经被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所主导。我们在表达愤怒的同时,已经忘记了这只是一个语焉不详的ID号,其背后站着的到底是炒作者,还是挑战者,我们不得而知。在我们不知道真实情况的时候,面对语焉不详、存有漏洞的信息,理性的人应该是质疑,而不是愤怒。
http://news.163.com/11/0323/03/6VQ585LT000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