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按照北京两会的新精神和新导向,我省发展县域经济思路要做一些微调和补充。专家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创新,提倡以下五种新导向:

 

(一)坚持生态立县。倡导我省的县域经济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把“生态第一、环保至上”的理念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生态立县”的新价值取向,把它作为立县之本,才能立意高远,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符合我们资源大省、生态大省和旅游大省的禀赋和优势。

 

(二)坚持工业强县。过去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现在要突出工业经济,有了工业,才有税收,才能增加财政收入。我们要把“工业强县”的口号喊起来,通过发展工业培养财源,增加县里的财政收入。农业是稳定之源,工业是财政之源。现在看,我省农业更多是为保全国的粮食安全做贡献。一年1000亿斤,2亿亩耕地,1760万的农业人口,但是我们农业大省不是农业强省。在种植结构上,我省经济作物的比重较低;在县域经济结构上,农业太大而工业太小。没有经济作物种植,农民兜里没钱;没有工业,财政身板不硬。这就是富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大力提倡工业强县,不论是招商引资还是自己发展非公经济,要把县域经济的工业品味提升起来,这样才能立足长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三)坚持科技兴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必须倡导科技兴县。过去粗放式发展,主要依靠资源的高消耗、资金的高投入和环境的高污染这“三高”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增长。现在看,成本太高得不偿失。下一步要转变到科技兴县,更高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科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加大自主创新的步伐。县里要把科技、教育、人才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和RAD研发投入摆上日程。通过科技兴县,把地方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四)坚持旅游活县。黑龙江省是生态大省和旅游大省,有举世闻名的大界江、大森林、大湖泊和大湿地,要把旅游产业作为我省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做大做强。所有的县都有发展旅游的必要,只是大和小、强和弱的区别。像亚布力、雪乡,旅游资源很丰富,可以做大;有些县也有小的旅游景观,可以挖掘和整合,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品味,打造品牌。所以各县都要研究,要用旅游产业把县域经济搞活,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调整县域经济中的三次产业结构。

 

(五)坚持民生富县。一个县要开展“全民创业”,致富民生,县强民富。这次北京两会,民生问题是最亮、最热的话题。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评价要更多地从GDP崇拜转向老百姓的幸福感。县里要把民生工程建起来,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解决有的地方县强民不富的问题。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企业和民众是创造财富的主题。政府搭建平台、提供政策、创造机会,放手让大家全民创业,让企业和民众去创造财富。重庆市最近鼓励全民创业,开办了一大批民营微型企业,政府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拉动了就业,繁荣了县域经济。值得我们学习推广。

 

    把以上五句话要按照两会精神和现代化理念充实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上去,立意高、视角新,大手笔做大文章,使我们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再升华、再创新,这样我们的县域经济才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