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存款遭遇“被保险” 太平洋人寿保险称记录难寻 |
时间:2011-03-25 15:45:30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中国企业新闻网 作者:曾伟峻 |
去银行存款遭遇“被保险”,太平洋人寿保险称记录难寻。 邹先生存款却变成了一张保险缴款收据 邹先生的存折 遭遇投诉的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 3月25日南昌讯 原本到银行存款,带回来的却是一张太平洋的保险合同单。3月25日,南昌市民邹先生称,他在存款时因推销人员诱导签了一份4万元的保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银行保险推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只报喜不报忧”,储户稍不留意便会投了保,但取现时却遭遇种种尴尬。 去银行存款“忽悠”成了投保 邹先生告诉记者,当日,他来到中国建设银行(南昌胜利南路分理处)取出到期的4万元定期存款。在银行柜台前,正当他准备续存这笔钱时,工作人员向他介绍起另一种“存钱方式”。“工作人员对我说,选择另一种方式存钱利息高,而且三年之后可以取出来!”邹先生回忆说,对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说法,他深信不疑,当即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在一些文件上签字了。 今年2月中旬,邹先生拿着存折去银行取钱,却被告知20年后才能取钱,如果现在取现,意味着客户提前退保。客户不但得不到利息,保险公司还要扣除一定的费用。直到此时,邹先生才明白自己的4万元存款购买了保险。拿着这份保单,邹先生有说不出的滋味。他的第一反应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太缺德,合伙起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已过六旬的老人。“我每月的退休金加上工资也就1200元钱,存点钱十分不易,根本就没有能力把钱存到70多岁!” 太平洋保险称回访记录已被清空 各地频现“被保险”案例 事实上,类似的客户“被保险”案例却在全国各地频繁上演。据报道,2010年1月份,西安一名朱女士就找到她存款所在的银行,提出退保。因为在8个月前,她准备将70万元存款变成5年定期存款,而营业员给她推荐了一种“保险产品”,存款就变成了一份保单。而银行就其中的风险并没有告知她。前不久,在青岛,市民赵先生也遭遇“被保险”,一万元存款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下变成了一家保险公司的保单。 记者了解到,包括杭州、武汉、广州等几乎全国各大城市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那么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这些保险时,是如何让人“心甘情愿”地投保的呢?日前,记者对几家大型股份制银行进行了暗访。记者注意到,在推销这些银保产品时,几乎所有的推销者都是“报喜不报忧”。“送疾病和意外保障”、“存满多少年,可以随便取,而且利息比较高”、“比存款利息高,有保底利率每年还有一定的分红”等这些用语,对每个投保人都具有一定的诱惑力。 银行应设保险专柜并挂牌 对于此事,南昌市东湖区消协秘书长姚红珍认为,银行推销保险,应该专门设立一个保险柜台或区域,挂上牌子。这样能使消费者一眼看到,银行在哪些柜台或区域在“销售保险”,杜绝银行等人员过度推销。姚红珍建议,应该对银行推销或办理保险业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保险业务或保险资质培训,进行挂牌上岗,否则不能推销保险。 江西瀚中春律师事务所余晓春律师表示,客户一旦发现被销售人员误导或者对保险产品不满意等,可以利用10天犹豫期退保。通常是指在投保人、被保险人签收保险单后10日内,万一感到后悔,或是对所购买的保险不尽满意,可以无条件要求退保。如果超过了犹豫期,投保人就不能拿回已经缴纳的全部保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