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发布暨新媒体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研讨会现场 记者 李文科 摄
“网络舆情”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加强互联网信息监管的同时,组织力量开展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对于及时应对网络突发的公共事件和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很有意义。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是利用搜索引擎技术和网络信息挖掘技术,通过网页内容的自动采集处理、敏感词过滤、智能聚类分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统计分析,实现各单位对自己相关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的需要,最终形成舆情简报、舆情专报、分析报告、移动快报,为决策层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征对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于网络上表达出来意愿集合而进行的计算机监测的系统统称。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子课题“网络舆情指数体系(IRI)”的报告,报告中称,2008年是“网络问政元年”,2009年是舆情迅猛发展的一年,2010年则是中国“微博元年”,网络舆情发展迅猛,信息扩散速度不断加快,政府机关对网络民意日渐重视,打开了从“网络问政”到“网络执政”的新思路。
互联网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海量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在网络上形成一个极其丰富的信息源。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舆情的研究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互联网舆情体现了大多数网民对网络突发事件集中和真实的反映。因此利用互联网自身的信息触角,现处于“未然态”的各种危机因素,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情检测系统非常重要。《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微博异军突起,一跃成为继新闻、论坛后的第三大舆情源。而在网络舆情中,征地拆迁、反腐倡廉、涉警形象成为网民关注前三甲。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报告显示,有两点值得注意:
1、2010微博异军突起。2010被称为微博元年——以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用户已突破1.8亿人,2010年微博的兴起成为网络舆情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或官员相继开通微博,打开了与民众沟通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据该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微博在历经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已一跃成为了继新闻报道、论坛爆料之外的第三大网络舆情源头。报告中称,2008年是“网络问政元年”,2009年是舆情迅猛发展的一年,2010年则是中国“微博元年”,网络舆情发展迅猛,信息扩散速度不断加快,政府机关对网络民意日渐重视,打开了从“网络问政”到“网络执政”的新思路。 报告分析,活跃于微博之上的网民惯用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风格,与官方话语风格迥然不同,建议代表权威官方身份的政府微博,在实施网络问政过程中,应谨慎思考如何更自然地融入网络环境、适应网民言语习惯、融洽沟通氛围。
2、征地拆迁、反腐倡廉、涉警形象成为去年网络舆情中关注度最高的三大问题。报告分析了征地拆迁、反腐倡廉、涉警形象等去年网络舆情热点问题,并认为,2010年的征地拆迁问题以地(级)市县级拆迁矛盾最为集中,事件占比超过6成,新拆迁条例引发的相关问题也吸引了网民集中讨论;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去年网民最关注的是干部形象、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其有7成相关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是由干部个人言行引发的,而地方的县处级干部则成为了其中的主要群体。
在反腐倡廉的问题中,不同于往年更多关注干部贪污受贿的情况,去年网民最关注的是干部形象、官僚作风等问题。据此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与干部相关的网络舆情重大突发事件中有7成是由干部个人言行引发的,而地方的县处级干部则成为了舆情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高发群体。贪污受贿和裙带关系是侵蚀地方干部网络形象的两大诱因,在相关负面事件中各占比35.6%和13.7%。
在涉警形象问题中,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舆情指数超过75分的100个较大网络热点和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安在涉及主体中占比近2成。
央企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指数
2010年6月份网络舆情总体态势报告
《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发布
中国网络舆情指数报告发布:拆迁、反腐关注度高
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报告发布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