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降幅消费者是否就会买帐?
近日以来,很多车型开始大降,5月26日上海通用别克正式公布了全新凯越的价格,与此同时在售的HRV和凯越旅行车也调整了售价,下调幅度为7000和6000元。不过在市场中,这两款车型的实际销售价格要比厂家指导价格更低,据销售人员介绍在厂家调整的新指导价基础上仍然有1.2万元的现金优惠,加上5月26日厂家统一下调的7000元,该车总计降价金额为1.9万元。一款10万左右的车型,一次降价就可以降到1.9万之多,近20%的降幅,着实让人震惊,于是我们不得不反问一下,降价之前这1.9万肯定就是厂商的纯利润了,当然这20%也绝非是利润的全部呀,不然他们降价之后就没有利润言了,这也是说不过去的,那么他们现在还有多少利润呢?5%还是10%亦或20%,如果是10%或者20%的话,那么他们以前的利润可就是30%或者40%,这可是相当地暴利呀。
当然,这样的降幅能否让消费者买帐,还要等待市场考验,中国老百姓一向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消费习惯,当然也可以说成是变态的消费心理,就是买涨不买落。在这种消费心理的趋使下,往往降价会使他们进一步持币观望,甚至于认为你的品牌价值缺失而选择其他品牌,还有就是在降价之前买这款车的消费者一定是相当地恼火,这是可以理解的,刚刚买来的商品就贬值了20%,如果是贷款买的那就更加地糟糕了,因为银行的利息确是一直在涨,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对这个品牌的态度能好吗?不说深恶痛绝也可以说是鸡肋。
当然,有这样降幅的不止HRV和凯越旅行车,也有比他们的降幅还要高的,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降价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中国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考量是最大程度的,价格低了自然性价比就会提升,这对于消费者未尝不是好事。那么是否有能让消费者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呢?当然有,而且还会很多,这就是营销技巧问题了,比如加大服务力度也是提升品牌力提升产品性价比的有效方式,最最主要还是提高产品本身质量,这是这个品牌的核心,产品不好再降价也不会提升品牌力,无非是多卖出去几个多赚点钱而已,但是这种钱是赚不长久的。更重要的一点是,降价向来就是双刃剑,一直降下去自己也很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