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经济学家与经济学者是一个意思;在中国,所谓的“经济学家”似乎高人一等,大多就职于各级政府智库,被冠以主流学者的身份。而大多数“经济学家”也欣然接受,乐此不疲地出现在各种论坛、讲座和研讨会上。这些人拿着纳税人给予的俸禄,经常替“政府”解读政策,发表高见,似也无可指责。但最近一部分经济学家的一些做法和言论就让人有些不解了。有的就职于著名政府智库的专家学者似乎充当起了“算命先生”的角色,好像对政府的政策都具有先见之能,甚至对于一些存在明显错误的政策也在“邀功请赏”。这种现实版的经济学家“众生相”使我感到:浮躁之极的学风不仅弥漫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界和学术界,而且使我们对过去崇敬无限的“经济学家”的行为产生了质疑。难道经济学家自甘当“算命先生”的角色?谓与不信,请看以下事实。
国家关于“房产税”的试点改革要在上海、重庆出台了。因此,就有某著名“经济学家”发表观点,认为房产税的税率应为1%。既不阐明征收房产税的理由,也不阐述目前在中国征收房产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敢放出如此大话,这难道是一个学者或经济学家应该做的事?
北京市为了扼制“房价”,出台了政府调控房价的“京八条”。且不说这种违反市场经济的限购政策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策”,抑或是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而政府智库的经济学家们,理应做一些深入的,起码是自圆其说的理论研究。而事实是某著名经济学家又表态了,不但发表“论限购”之高论,还急于预测:房价将下降14%-15%。不知这次算中的机率是多少?其中又有什么经济学研究的规律可循?
还有一位所谓著名的税务专家,在面对民众对征收“房产税”的质疑时说:中国本来就有房产税(对经营性用房征收房产税,对居民住宅免征房产税),现在是对居民住宅恢复征收房产税。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本来就有,何来恢复征收?我认为,作为重庆市的市长黄奇帆这样回答(在开两会时有录影和对话,他认为开征房产税的理由是国外也有房产税)情有可原,因为他代表的是政府、是权力,而“权力”有时可以不讲逻辑,甚至不讲道理。而作为一名专业学者,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不讲道理?而且是如此浅显明白的道理。既然原来就有房产税,还搞什么试点?还需要再研究讨论吗?甚至还有一位某政府的智库的所谓税务专家,信誓旦旦地发表宏论:开征房产税是为了开辟新税源,为了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目前虽然存在较大的争论,但可以搁置争论,先征收以后再研究讨论。这哪里是学者的言论?其口气使我想起了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不争论”的英明论断,联想到今天这位所谓学者的所作所为,我不难想象他把自己摆在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面对这项关乎宪法和民生的大事,岂能妄图套用伟人之言论,来为自己的所谓理论作挡箭牌呢?
由此我认为这场由经济学家不能满足于当“算命先生”引起的争论应该唤起我们对中国政府智库学风的正名和改造。
经济学家岂是“算命先生”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