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0日表示,中国是人口大国,当前的主要矛盾还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人口红利期”不会结束。
看到这种表态,心里感到很郁闷。感觉官员往往是曹刿说的肉食者。
我看中国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和中国人口红利期仍将维持较长时间,有以下几点主要错误:
一是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劳动力是供不应求的。欧洲早就是老龄社会了,但是失业率普遍高达10%,西班牙甚至高达20%。而一些年青人的失业率更高达20%左右。在日本,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并且女性在结婚后普遍在家做家庭主妇,但失业率仍有5%。但一些年青人的失业率更高。
全球年青人失业率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他们老早就学会了生活的技巧,但生存的技能相对不足。
二是人口红利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理论或是经验,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用户籍把城市外来户口人的权利全面限制,但这些人的个人所得税从来没有哪个城市因为有羞耻心而拒绝征收,或是退税的。因为户籍政策,本来有100个农村年青人因追求经济利益或是个人发展而留在城市的,实际可能只有90人。并且在不同的年龄段,情况有所不同。25岁的人,还有一些幻想留在城市,35岁了还在城市漂着等待户籍改革?
中国城市高房价对农村或是其他城市的年青人的门槛效应要充分考虑。农民工或是小城市的年青人,不是大中城市不要求任何权利或回报的螺丝钉。恰恰是中国人对房产特别感冒,男青年对房产不感冒,当要结婚的时候,就自动感冒了。因为有高房价,中国人口红利也会提前到来。
中国的低工资也会导致人口红利提前到来。这是这两天北大一个学者的观点。根据他的观察和调研,中国大量制造业需要的是手脚灵活,反应快的青年农民工,企业主把工资定得比较低,要求高产量。35岁以上的农民工,就不适合原来的生产线了。第一代农民工,年青时打工,中年时就回乡。25岁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有多少能在55岁时还留在城市打工?所以那些根据15-6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算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就是典型的纸上谈兵。
中国低级可笑的社保制度,也不是为了吸引农民工,而是拒绝农民工在城市安家,并且在他们离城里,还要最后剥削一把。本来中国的养老金水平就非常低,农民工在城市即使有这种待遇,也根本不够在城市租房和衣食的成本。悲哀啊,现在经济增长得越快,类似社保这样的先天不足的制度,将导致中国未来的麻烦非常多,也很难解决。
不管中国劳动力是不是紧张,农民工的工资明显上涨是事实。去年末,还看到浙江有这样的事:有企业缺工,于是去监狱,和几个月内马上就要出狱的在押犯人签订了用工协议。
如果人保部长的这番表态代表了官方的发展思路,可看淡中国的前景。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不到,中国经济转型就不大可能有所起色。有劳动红利,也就是可以剥削农民工,这么容易的赚钱之路,为什么不走?搞技术研发,搞品牌建设,费时费力,还高风险,企业不是有毛病吗?有多少企业有这样的长远眼光?只有人口红利吃不下去了,中国企业才会被迫提高竞争力,中国才会逐渐告别高投资、高出口、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消费、低工资的畸形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