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近期国际油价之沉浮
--- 日本之灾与利比亚之乱对国际油价影响比较
白 明
今年以来,有两件大事对国际石油市场带来剧烈冲击,第一件大事是盛产石油的利比亚政局发生剧烈动荡,第二件大事是日本地震引发海啸、核辐射三重灾难的叠加。利比亚与日本相隔万里之遥,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日本之灾与利比亚之乱却也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形成了交集。
众所周知,日本和利比亚分别是当今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要进口和主要出口国,但相对来说,日本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权重要比利比亚明显一些。按照联合国统计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09年日本进口原油占全世界的8.6%,仅次于美国和中国而居世界第3位。与此同时,利比亚出口原油占全世界的3.1%排名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朗等国家之后而居世界第12位,仅次于尼日利亚和安哥拉而居非洲第3位。尽管存在着站位上的差异,但目前看来,日本的自然灾害与利比亚的证据动荡对国际市场油价产生的影响都不可小时,甚至后者在近期还略微占上风一些。
自从今年1月14日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国内反对势力的压迫下“下岗”出走之后,许多中东北非国家相继陷入政局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对国际油价走势产生了助推作用。相比其他中东北非国家,利比亚发生的政局动荡更为严重,甚至升格为内战。在这种情况下,利比亚之乱对于国际油价所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体现为恐慌,而是更多体现为国际市场实实在在的供应减少上。统计数据显示,作为非洲的第三大产油国,在今年2月,利比亚的原油日供应量已经从上月的158万桶下降至138.5万桶,减少19.5万桶。事实证明,利比亚之乱的确对国际油价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当国际油价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北京时间
不难看出,在现阶段国际石油市场,利比亚可以被比拟为多方的大本营,而日本则可以被比拟为空方大本营。相比之下,在日本发生地震之前,利比亚之乱一度主导着国际油价多头走势,而日本发生地震之后,国际油价又被空头左右。现在看来,随着
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日本之灾还是利比亚之乱,终究还只能够对国际油价的近期走势有说服力,而并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长期变化趋势。
一方面,地震、海啸灾害对日本经济的打击毕竟是暂时的,而随着日本经济进入恢复重建阶段,日本队石油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至于核辐射灾害,目前的状况是,核电在日本电力供应中大约占有30%的比重,而福岛核电站发生的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对日本国内电力供应带来了较大缺口,未来很可能会依靠增加燃油发电来弥补。即使不缺电,今后一段时间日本在发展核电方面也会“怕井绳”,进而会刺激日本的发电用油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利比亚的战乱对国际油价带来的影响很可能会表现为脉冲式影响。事实上,在日本地震之前,利比亚之乱的上半场已经对国际油价产生推高作用。现在,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开战,很可能会使前段时间的国际油价的涨势进一步延续下去。事实上,在外国军事力量对利比亚开展前夕,外国企业纷纷从该国撤离员工,已导致利比亚原油日产量已经跌至40万桶一下,不及平时的四分之一,而现在的油价已经体现出了这部分减产。应当看到,随着外国军事力量的卷入,利比亚之乱充其量也只能够影响到利比亚剩余的四分之一石油日产量,而这部分产量的存在与否已经不足以对国际石油供应产生根本性影响。况且,沙特阿拉伯等其他产油国已经表示,一旦利比亚石油减产,这些国家也会相应增产。
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延续,日本地震的影响很可能会导致国际油价出现“空翻多”走势,而利比亚战乱对国际油价的影响也不可能总是不停地脉冲下去。至于今后国际油价走向何方,还是要看世界经济的基本面。总体而言,未来世界经济中有三个基本面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关键性影响。一个基本面是美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会持续下去。如是,则会对国际油价起到长时间的支持作用。如否,则会带国际油价带来压制。现在看来,并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会放弃量化宽松政策,各种投机资本对国际油价的上涨依然会起到推升作用。另一个基本面是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与以往的“保八”相比,目前中国已确定“十二五”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石油消耗的增长有所约束。此外,石油替代节奏快慢与否这个基本面也会对未来国际油价产生影响。当然,除了中美两国之外,世界上许多更加也都在热衷于石油替代这个“巧手活儿”与“力气活儿”。
总而言之,在金融资本大举介入国际油价走势的情况下,前些年供求双方对国际油价的影响都相对逊色。不过,近期发生的日本之灾与利比亚之乱又使得供求关系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有所回归。至于长期趋势,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