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清远“质”与“量”齐辉


  2004年,清远凭借高达19.6%的GDP增速,一举夺得广东省经济增速冠军。自此,清远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从“寒极”破冰为“热土”,从“承接洼地”发展为“高端新城”,从“后发山区”擢升为“先进经验”,清远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落后山区城市的涅槃奇迹。

  伴随着“清远现象”被越来人多人认为是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样本,“清远速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诠释“清远现象”的最佳注脚。

  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清远市被列为连续五年稳定增长的十个城市之一,排名第二位,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五位,是粤港澳地区唯一入选城市。

  打开山门

  工业化新城崛起

  从三次产业分布来看,“清远速度”不仅是经济总量的几何级数递增,更是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建市初期的54.7:23.7:21.6变为2010年的10.8:60.6:28.6,成功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到工业化新城的转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远速度”绝非一蹴而就。清远在经济起步时期就意识到,“无工不富”的真理,23年来,清远有过尝试、有过探索、有过反思,不断改变思想、创新模式,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工业化之路。

  这条路不是传统的代工、不局限于承接转移、不仅是做大工业堆头,清远选择了“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聚集化”的新型工业发展路径。

  2002年,清远市主政者准确地嗅探到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契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至2007年,清远在招商引资项目的强力推动下,经济社会突飞猛进。GDP从全省21个市的第19位上升到13位,提升了6位;规模工业增加值从第19位上升到10位,提升了9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6位上升到第6位,提升了10位,在全省排位逐步前移。

  近年来,清远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际国内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移的大好时机,不断地打开山门,以发挥优势、营造“洼地效应”为切入点,广借外力,成为商家云集的投资新热土。在招商工作中,清远主政者始终坚持“你发财、我发展,才能得到双赢”的思想,积极营造“爱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推动清远经济的大提速、大发展、大提高和大跨越,不断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成为广东最具活力之一的投资热土。

  清远的高速发展,为投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清远市不断扩大工业领域对外开放,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观念和体制机制创新,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先后引进一大批战略投资者,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如约克、建滔、海螺、台泥、云铜、江铜等,纷纷到清远投资兴业,极大地增强了清远工业发展实力,成为清远市工业经济的主力军。

  2010年清远市完成生产总值(GDP)1112.5亿元,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省首位,成为广东“GDP千亿俱乐部”的新成员,是当之无愧的“七连冠”。完成工业增加值615亿元,比2005年底的90.83亿元增长5.8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1亿元,比2005年底的130亿元增长1.9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5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1.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九位……“清远速度”为这座粤北山区城市不断刷新着数据,缔造着传奇。

  工业园区化

  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纵深推进,新的产业集群在清远拔地而起。

  “十一五”期间,清远政府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做大做强园区产业和园区经济。目前,以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园、清远华侨工业园、清远民族工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园为代表的一批工业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成为清远工业化的主战场。清远市的园区经济也迅速成长为清远新的经济增长极。

  2009年清城有色金属、源潭陶瓷建材、英德水泥和佛冈龙山制冷配件、清新制鞋、清新研磨材料、连州碳酸钙硅灰石七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8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0.3%。关联产业集聚发展、同质企业入园发展,使生产服务设施和土地资源集约化、高效化。

  龙塘、石角两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了全省唯一一个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07年获得“中国再生铜都”的美誉。截至2009年,清远年产再生铜80万吨,占全国再生铜产量的35%以上。清城区有色金属再生产业集群和佛冈龙山空调制冷配件产业集群被省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前者在去年底被确定为“省市共建清远市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先进制造业基地”。

  佛山(清远)转移园和佛山禅城(清新)转移园相继成为省示范园和省转移园。去年11月,禅城(清新)转移园还成功创建为省专业性产业转移园,园区着力引进陶瓷企业龙头项目和大型品牌企业,增强园区特色和产业聚集效应。目前园区引进陶瓷项目16个,总投资75.1亿元。

  如今,清远市再生资源和陶瓷产业已成为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并已成为清远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政府和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值得一提是“中国微车三雄”东风小康这一龙头企业的加盟,释放强烈的带动效应,使产业集群强势凸显。据了解,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园引进的东风小康微型车生产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年产20万辆,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5亿元。在园区进行整车生产的同时,整合周边模具、汽车零部件资源,引进供应链的模胚厂、模具标准件配件厂和汽车零部件等上游企业,预计将带动7—8家汽配企业在园区进行汽车配件生产,同时,建立国际机械模具商务贸易平台,打造精密模具及汽车核心零部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努力构建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微车生产汽车工业城。

  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最先给力

  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清远速度”首先要做的便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首当其冲的便是传统产业。在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和龙塘镇,一个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13300多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将清远传统的废旧金属拆解行业整合入园,并吸引了全国三大铜材企业江西铜业、云南铜业、大治铜业相继入驻。目前,这里已经形成集废旧物资拆解、污染处理、再加工、深加工、精炼铜铝、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铜都”。2009年有色金属完成增加值92.6亿元,同比增加18.3%。

  同时,先后引进了海螺、龙山、台泥、广英等水泥项目。目前清远市新型干法年产能力达1890万吨,生产线13台,比2004年增长17倍。而水泥这项传统产业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这与清远山清水秀“后花园”的定位不符。聪明的清远人民开动脑筋,水泥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取得显著成效。英德龙山水泥、海螺水泥、清远广英水泥、硫铁矿余热发电等项目已经投产或在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8.976亿度电,节约标煤约31.3万吨。同时,粤连电厂三期工程实施风机变频节能技术改造,一年可节约标煤60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0吨。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2006年至2010年9月,淘汰落后水泥企业28家,落后产能458万吨。去年底全面完成淘汰任务。2006年至2009年,共关停10家钢铁企业,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49万吨,提前完成“十一五”淘汰任务。

  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也在逐渐发力,带给清远源源不断的新生命力。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化学医药三大新兴增加值从2007年的37.4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9.33亿元,年均增长达26%。有色金属加工、非金属矿开采、装备制造、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加工、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通过对承接产业采取淘汰落后产能、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四项措施,清远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有色金属加工、非金属矿开采、装备制造、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加工、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74.6亿元,增长1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6%。

  注重升级

  创新促成量变到质变

  “清远速度”的内涵,不仅仅在于清远在“转移”中做大经济堆头的速度,更表现在注重调整,注重升级,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位于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园的佳的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民营电子科技股份制企业,整体搬来清远后,产品种类由此前的单一电视卡扩展到IT影音产品和数码影音产品及数码家电产品,技术上从纯粹的电视模拟信号接收到数字接收和多媒体,现已进入国内娱乐视听产品十强行列。

  佳的美公司的发展壮大仅仅是清远众多舶来企业的缩影。以前,不少转移而来的企业看中清远的土地、劳动力、政策等资源,只是在清远设置分厂,核心技术还在总部;现在,清远不少企业转型升级迅速,在转移中尝到甜头的企业直接将研发中心等总部整体搬迁至清远。在此过程中,几乎每家来清远的企业都能马上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实现了增资扩产、发展壮大。

  “清远速度”难就难在如何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质与量齐辉。观察清远科技局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似乎很容易找到答案。

  技术进步是经济提升的根本,也为清远带来了新的竞争力量。“十一五”期间清远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豪美铝业和先导稀有材料),使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增加到5家。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23个,在清远区域内名牌产品(商标)就达76个(件);远光电缆、林中宝获得“中国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新亚”牌和“光”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清远还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是广东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多的地级市。正因为是信息相对滞后的山区城市,清远完好地保留了前辈留下的遗产,并通过新的理念、新的创意将其打造成为财富的增加点,使这些带有浓郁清远味道的产品走出清远,推介清远。

  “十一五”期间清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善于思考的清远人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一面努力研发新的生产技术,一面寻找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长新区

  高端产业破茧而出

  在清远市区的东部,一座新兴的“金谷科学城”隐隐昭示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蓝图。

  去年4月,清远市金谷科学城、科学动力城项目已在顺利进行中,这为清远打造“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发展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建设金谷是根据省委书记汪洋为清远发展赋予新的定位背景下提出来的,市委书记陈家记指出,“金谷”城市功能区项目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开发建设工程,而非单纯的房地产项目开发。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亿元,将充分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两新”优势,形成一条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打造成为高端人才聚集地、高端产业孵化器的新城区。

  “金谷”科学城和科学动力城借助紧邻中心城市广州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充分利用武广高铁、广清轻轨、白云国际机场和对接大广州的京珠、广清、广乐、二广、佛清从等高速公路形成的快捷交通网络,以发展技术经济为核心,以产业高端化、技术内生化、环境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将同步建设教育、旅游、高端地产、高端商务、金融等项目,努力打造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国家级和省级高端研发中心进驻,吸引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落户。该区域将成为清远打造“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的先行城和示范区。

  目前,除了“金谷”科学城、科学动力城两个项目,已确定在“金谷”落户的高新科技项目还有“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中国先进电池检测评价中心”和“广东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究院”。上述项目投资方计划在获得项目用地后15个月内投入运营,一期计划投资200亿元,预计3年内带来300亿元产值,远期将带动产值1500亿元。

  乘风破浪谋发展,经济腾飞看清远!园区经济的欣欣向荣,国内龙头企业相继进驻,高端产业呼之欲出,我们有理由相信“清远速度”将向世人展示一个全新的清远。——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