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科新战略:惠普转型中仍是追赶者?


近日,惠普CEO李艾科(Leo Apotheker)对外界阐述了其带给惠普新战略,即移动、连接性及云计算。对此,美国《圣荷塞信使报》网络版近日撰文称,新继任的惠普CEO李艾科并未明确惠普未来的战略。笔者通篇看了下李艾科对于惠普新战略的阐述,总的感觉是务虚的东西比务实的要多,这也难免给业内造成对其所阐述的惠普新战略的困惑。不过笔者认为,之所以给业内产生困惑,主要还是惠普并未充分意识到其目前在上述三个努力方向上仍是追赶者的角色,而由此的新战略也就自然不是那么令人信服和明白。

 

在笔者看来,惠普提及的所谓移动,无非就是指当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应用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说到此,惠普CEO李艾科也多次提及自己的WebOS。其实从惠普的新战略看,WebOS占了相当的份量。一来它是惠普在并购Palm后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敲门砖,二来它在惠普新战略中的所谓连接性中起着承接传统PC、打印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应用的纽带的作用。惠普的这种以统一的系统(WebOS)及应用(李艾科提及的开发者社区,是应用商店吗?)打通传统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间的界限的战略颇有想象力,如果未来可以实现的话,对于惠普的硬件、软件及解决方案的销售和用户的意义非同寻常。但在这里李艾科显然忽略了某些关键的因素,尤其是自身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

 

一是WebOS在自身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并不占有优势。即未来惠普进入到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中,与苹果、RIM、谷歌等相比,并不是以一个领先者的身份进入,恰恰相反,惠普是一个真正的追赶者。这意味着,惠普的当务之急是在移动互联网李领域确立自己的地位,至少缩小与对手的距离,避免自己的WebOS被边缘化。

 

 

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中,惠普仍是追赶者的角色

 

其二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在设备及应用模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将之前在智能手机领域见长的WebOS移植到传统的PC上确实令人感到费解。不过从李艾科所言的,未来WebOS将是设备装机量最大系统推断,笔者认为,这可能是WebOS用到PC上,给惠普带来的最大收益了。但实际的意义何在呢?放弃已经相当成熟的传统PC的应用模式,或者是兼而有之(同时采用WebOSWindows),实际的意义在哪里呢?苹果和谷歌可以说是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典范,但谁都知道苹果针对移动互联网有自己的App Store,谷歌有Android Market;但苹果还会为自己的Mac单独建应用商店,而谷歌则在平板电脑中采用Android3.0,为PC的上网本单独开发Chrome OS,这些说明了什么?就是他们都意识到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间的区别,那惠普凭什么可以以一个系统(WebOS)及应用就通吃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呢?是对于WebOS的过于自信和依赖,还是李艾科确实不知道这两个领域的区别呢?更何况笔者上面已经提及的,惠普的WebOS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中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这种贯穿所有设备及应用的连接性成功的依据在哪里呢?

 

也许李艾科希望借助惠普在传统互联网中PC的优势,利用WebOS将其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中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中,但鉴于二者本质的不同,这种优势的延伸几乎没有可能。相反,WebOSPC中的使用,还有可能削弱惠普在传统互联网PC中既有的成熟的业务模式。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惠普未来不能首先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凭借WebOS有所突破的话,未来所谓的移动性及连接性的战略无异于纸上谈兵。

 

再看云计算。业内都知道,云计算的关键在于硬件、软件、解决方案及服务的有效集成。而软件一直是惠普相对于主要对手IBM和甲骨文的软肋。所以李艾科所言的惠普一直是云计算领域的领导者确实有失偏颇。

 

未来极具潜力的云计算市场,惠普能抢得几杯羹?

 

IT咨询公司BTC Logic去年发表的报告称,亚马逊和IBM是云计算市场上的领导者。 这个报告中,BTC Logic将云计算市场划分为7个领域:基础、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平台、应用、安全和管理。亚马逊和IBM4个领域排在前5位;由于排名靠前的领域较少,微软、谷歌、Red HatSalesforce、赛门铁克、VMwareCitrixEMC、甲骨文、Level 3Cisco被称作“云计算重量级者”(cloud heavyweights);被称为“云计算竞争者”(cloud contenders)的公司包括AT&TAylus NetworksRackspaceSAP旗下Business Objects部门。在这里,人们并未见到惠普的身影。笔者为此仔细研究了下这个报告,惠普在上述7个衡量指标中,在基础设施上排名第10IBM、甲骨文分列第23名);在网服务上位列第7IBM为第6);在其他的5个单项指标上,惠普均未杀入前10

 

对于软件未来的发展,李艾科称将通过自建、收购和合作的方式,惠普准备继续在管理和安全产品上保持强势。不过笔者认为,鉴于目前惠普的实力,以自建的方式短期内弥补短板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并购或者合作应该更为可行。可惜的是,李艾科在战略的阐述中,,更多地谈论创新,至于并购,则鲜有提及。但笔者认为,惠普要想在运计算市场有所突破和斩获的话,并购战略到是应该优先提及的。由于惠普在云计算中最缺乏的是应用,笔者为此对比了上面进入云计算重量级厂商及竞争者名单中的厂商,Salesforce/Force.com因为云计算平台及应用两项的排名而入榜,SAP/Business Objects则是因为应用的排名而入选。关键是这两家厂商在云计算及软件应用市场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所以如果未来惠普寻求并购或者重量级合作的话,它们应该是不二的选择。

 

鉴于李艾科对于SAP的了解,它会成为惠普未来提升云计算及软件市场竞争力为数不多的并购对象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李艾科近日阐述的惠普新战略由于没有明确惠普自身在移动及云计算市场所处转型中追赶者的角色,所以整个的战略显过于务虚,似乎没有把握惠普未来战略的重点,就像《圣荷塞信使报》评论文章结尾所言:“我希望我今天下午已经明确地阐述了我们的各项业务会如何配合。”李艾科说。但从会后几小时的各种迷惑的声音判断,我不得不对他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