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核危机”成为孩子心理危机


关注地震灾难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恐怖的日本大地震,不仅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工厂、商店,也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而且地震过后的“核危机”更是让人们蒙上了心理阴影。所以在我们在关注人们物质需求和安全保障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就是人们的心灵健康,而这其中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引起重视和受到关爱。

相对于大人较为成熟的心理水平,孩子稚嫩的心灵,更缺少对灾难的心理应对经验和宣泄的渠道,更不容易梳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的心灵创伤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救治的话,这种心理创伤的阴影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对于地震灾区的日本孩子,自己亲身经历了地震的恐怖瞬间,亲眼目睹了灾难对生命摧毁的残酷场景,可能会产生灾后急性应激障碍,从而埋下心理隐患,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等心理专家给予积极疏导和救治。当然,父母如果能积极走出地震后的心理阴影,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更容易帮孩子重新塑造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渴望;而丧失亲人的孩子特别需要代理父母的角色,希望有爱心并有能力的志愿者给孩子一个温暖、温馨的环境。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场灾难给远离地震灾区的中国孩子可能带来的影响。

虽然日本的地震海啸对中国地区的直接影响不大,但灾后的“核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力,尤其是谣言四起,心理恐慌已经开始在各地蔓延。这时父母如果没有理性的判断,成年人所产生焦虑、恐慌的心理很容易会感染和影响孩子。因为相对于大人的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孩子更多的是形象思维和直观体验,他们更多会从父母所流露出来的情绪,来对事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所以父母流露出的焦虑恐慌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恐惧,而且这种恐惧可能比父母还严重。

所以父母要避免孩子过多地接触地震新闻的恐惧场景和“核危机”的恐怖言论。如果孩子接触这样的内容也需要父母和教师及时对孩子进行讲解和疏导,并给予温暖的拥抱,给予孩子以安全感,并借此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对大自然的尊敬,避免自己产生恐惧和焦虑的负面情绪感染孩子,以免孩子丧失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美好想象。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成年人的理性与镇定,需要成年人做出榜样,这样有利于孩子长大后面临灾难或谣言时,会展现出理智、勇敢的一面,而不是出现畏惧、恐慌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