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1-47):网络“水军”挑战新商业文明
彭澎出席南方日报、新浪访谈
新商业文明时代呼唤责任思维
2011-03-14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2011年,中国将迎来加入WTO十周年的新起点《龙行天下》十载,中国已然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当前网络时代下新的商业环境,中国的企业、媒体及其他各方,应以何种新的思维、新的智慧,共建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时代?
3月11日下午,由本报主办的“问道新商业文明”网络直播,在一场以“社会责任”为议题的“脑力震荡”中收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南方日报社社委王垂林,格兰仕集团助理总裁兼新闻发言人陆骥烈,广州市社科院科高级研究员彭澎,共聚新浪广东直播室,论道“构建新商业文明”的责任和价值。
话题1
“水军”泛滥拷问网络传播
主持人:在过去一年中,无论是公关大战还是互联网大战,“网络水军”一词频频出现,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络在新商业文明时代所扮演的角色?
陆骥烈:去年听业内很多朋友诉说“非常苦闷”,因为经常被“水淹七军”。这表现出网络巨大的力量,证明网络在塑造新商业文明时代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是多种信息的集合体,既体现了社会利益的诉求,又有很多可操控的价值利益在里面,所以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环境,去年几个“大战”爆发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关注,我个人感觉,以这些事件为契机,建立一个具合理秩序的网络环境,应该为期不远了。
王垂林: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当前,大至政治、经济,小至个人的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都离不开网络。应该说,网络对社会的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方面是积极的。但是去年的几大恶性商业竞争事件,也将网络传播“恶”的一面充分地暴露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暴露,让大家得以认识到网络存在的道德底线问题,还有道德问题背后的利益链条,这对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彭澎:网络上有很多操盘手都在利用“网络水军”,“水军”有时自觉不自觉地被利用了。从单个的“水军”来说,赚取的利润很低,但是形成整体后的利润却是相当巨大的,毕竟中国网民数量够庞大,而且这种操作很简便,成本很低。网络传播的“车间化”运作,所产生的杀伤力是难以估计的,尤其是扰乱了商业秩序,扭曲了市场信号。
话题2
企业竞争呼唤“文明生长”
主持人:我相信很多企业都可能会面对一些“网络水军”的问题,“水”来了,企业应该怎样处理?
陆骥烈: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被“水淹七军”过。格兰仕作为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企业,应该说完整地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所有社会的形态、业态,以及舆论传播环境的种种变化。
企业在品牌传播时,压抑着不发声音,我觉得是不合潮流的。如果你要放大声音,那么说什么呢?说你最大、最赚钱,还是说你今天是上市公司呢?我觉得,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坦诚地来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说你应该说的话,也就是将企业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和消费者联在一起,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好,有偏差,也应该有开阔的胸怀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只要你的价值被主流文化价值认可,我相信企业不会因一些简单的负面事件而垮掉。我认为这才是积极的应对。现在的主流文化价值是什么呢?我们倡导诚信、倡导公益,倡导体现消费者的价值,体现消费者的幸福指数,关注民生等等,这些正在聚合成一种新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
彭澎: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水军”是江湖人士,也许你这个企业没有受损,但是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行业,比如说三聚氰氨,中国的奶粉业基本上是沦陷了。
王垂林:无法独善其身。
彭澎:是,所以要从企业自律提升到行业自律,也要维护自己的名誉和权利,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王垂林:刚才陆总讲到格兰仕的成长,这使我想起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10年前格兰仕可能还不能说很强大,但10年后已经在世界同行里有了一定的地位。其实不单是格兰仕,中国大批企业在这10年里不只成长起来,更逐步走向世界。我记得十年前,南方日报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做了一个特刊,叫《龙行天下》,当时我提出这个特刊的名字,我认为这是比较中性的,“行”嘛,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行走天下,但是走得怎么样还有待观察,我们希望是比较从容。
去年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商业恶性竞争事件,恰恰证明中国加入W
TO十年后正面临着一道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某些行业在世界上也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个时候我们的企业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关键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提出了新商业文明。当前,中国某些行业已由几家大企业主导,集中度已经相当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产生像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样的竞争对手?这两个快餐巨头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是针锋相对的,但是我认为他们的竞争是良性的,大家都可以获得成长。这里面有竞争,更有对法律、对商业规则的遵守,还有对一种价值观的追求。
话题3 新商业文明建设需要更多的“标杆”
主持人:如何看待新商业文明的价值?在新商业文明的构建过程中,如何看待企业、媒体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明日就是“3·15”消费者权益日,各位想在这个有意义的时间点里讲些什么?
彭澎:新商业文明实际上也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只是在商业形态中的一种表现而已。新商业文明可能也要分层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可能对于他们的要求也不一样。新商业文明的底线就是遵纪守法、依法经营,不要赚昧心钱、黑心钱,我不敢说道德的血液,起码是干净的血液、健康的血液,但是这个层面只是基本型。第二个层面是提高型,陈光标虽然比较招摇,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的,他的做法表明,中国大陆的企业也是有感恩之心、慈善之心,这有很大的标杆意义。第三个层面是真正领导型、标杆型的,像苹果这样的企业,通过创新来推动商业文明的进步。我们应鼓励中国的企业往提高型和领导型企业方向发展,只有拥有了更多这样的企业,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经济强国。
陆骥烈:商业文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应仅仅限于3·15。我认为,“3·15”我们不能只谈负面,更应该总结哪些产品、品牌、企业为消费者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新商业文明这个概念某种程度上是在企业的一种自律层面,更大程度也是企业、消费者和我们媒体要共建的环境。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我觉得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他们确实是在一路血雨腥风中打拼出来的,竞争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一种核心文化组成部分。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国内的商业秩序、国内资源的分配如何建立在法制和规则之下,这个确实非常重要。我个人对未来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包括今天对“网络水军”进行讨论,让它走到阳光下,我觉得本身就是新商业文明的进步。
王垂林:我们倡导新商业文明,它的基础是法制,但是讲到文明,应该比依法经营、守法经营的层面更高一些,我们是站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角度去看它。企业尽社会责任首先必须守法经营、依法纳税,企业能够发展证明你有这个能力。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你不追求利润,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只追求利润,这远远不够。我们倡导新商业文明,应该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但是又超越了制度层面,深入到人心,包括企业家的人心。温总理说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媒体,媒体不是一个道德的审判者,它就是这个文明里的一部分。媒体有它的利益诉求,但一定要坚守新闻客观、真实的道德底线。在新商业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是要高举道德的大旗,倡导中国的企业、中国社会往一个道德高地走,将中国传统文化里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同时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好东西也要融合进来,在这个过程里媒体有非常重要的责任。我也很赞同刚才陆总所讲的,其实我们发起这个活动,本身是从问题说起,但是最后我们希望能树立若干的标杆。这个社会还是要引导大家向好的企业、向具有创新能力、在文明上有领导地位的企业看齐,这是我们做这个活动的追求。
南方日报记者 蔡伟
统筹:刘健东 柳剑能 戴远程 曾煜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报网 http://www.nfdaily.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