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猪”处理结果,是食品安全试金石


 “健美猪”处理结果,是食品安全试金石

今天,双汇集团官网发布声明,就3.15特别行动中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做出回应,承认“瘦肉精”事件属实,并发表致歉。

应该说,这是自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发生两年后,中国发生的又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该事件的发生,再次为中国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按说,“三鹿毒奶粉”事件曾经震动世界,中国理所当然要高度重视这一恶性事件,严惩有关责任人,让“有毒食品”制造商胆寒,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可最终的处理结果却相当令人失望,客观上起到了怂恿不法商人继续生产“有毒食品”的作用,双汇集团或许正是在这样的信息鼓励下,才敢铤而走险。

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对“三鹿毒奶粉”事件当事人的处理结果:

企业方面,两名“奶贩子“被判死刑,而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仅被判处无期徒刑。

而在负有监管责任的行政机关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虽然引咎辞职,可一年后又神秘复出,出任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专职副组长,67岁高龄还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鲍俊凯,早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仍在处理期间,就已升任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正厅级),后在舆论的一片质疑声中,才灰溜溜地回到国家质检总局任科技司副司长;而同样受到问责的河北省农业厅原厅长刘大群,也在事件调查阶段调任邢台市担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并很快“当选”为邢台市市长。

可以这么说,“三鹿毒奶粉”事件真正被问责的,只有冀纯堂一人,他辞去石家庄市市长职务后,至今未听说复出。

也正因为如此糊弄社会的“问责”结果,才导致三聚氰胺的“二次污染”、“三次污染”,也才有了今天“双汇健美猪”的问世。

“双汇健美猪”事件和“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共同点在于:一是两企业均为上市公司,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双汇更是国内肉联企业的龙头老大,产品食用人数众多;二是均为故意往原料里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制剂,以获取不义之财,一家用三聚氰胺,一家用“瘦肉精”;三是两企业均宣称检测程序严格,三鹿是1100多道检测工序,双汇是18道检测工序。而两事件的主要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是危害性的显现速度不同,三聚氰胺毒奶粉作为儿童主食,儿童连续食用后很快就成了“结石儿”,而在食品种类极为丰富的今天,消费者食用“瘦肉精”制品,一般也只是少量,且不会连续食用,病症会慢慢显现,但却难以发觉是食用“瘦肉精”所致;二是原奶里掺有三聚氰胺,肉眼看不出来,而猪肉里含有“瘦肉精”,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

仅从这不同点来看,制造“双汇健美猪”比制造“三鹿毒奶粉”的主观故意性更强,危害性也更大。

笔者在三聚氰胺“二次污染”被曝光后,曾经痛心疾首地呼吁《根治有毒食品,必须杀一批、关一批、撤一批》,但却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至三聚氰胺“三次污染”又不期而至,“双汇健美猪”又来祸害国民身体健康。

笔者以为,国家如何处理制造“双汇健美猪”责任人,如何处理相关监管部门责任人,将成今后中国食品是否安全的试金石。

 


整治毒奶粉专辑:
根治有毒食品,必须杀一批、关一批、撤一批
“健美猪”,再曝监管缺位
给“毒奶粉”出合格证,已涉嫌渎职罪
李克强要彻查“毒奶粉”,胆寒的岂止是制毒者?
就近期人事调整,我向中组部拍一砖
08年问题奶粉再入市,该动用“玩忽职守罪”了
三聚氰胺奶粉再现,质监部门应担何责?
三鹿案:问责未了即升官,是对民意的公然践踏
三鹿毒奶粉,再显行政监管乱象
还有多少食品含三聚氰胺?
“三鹿案”轻判后遗症:或有更多“晨园案”再现
新闻链接:
双汇回应瘦肉精事件称报道属实 向消费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