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及海啸后的 核危机,引发全球小股灾,日本股市出现恐慌性抛售,日经指数一度暴挫近1400点,跌幅逾14%,恐慌情绪蔓延至其它亚太区市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 韩国、新加坡等股市全面下挫。恐慌波及到美国,3月16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37.74点,收于11,855.42点,跌幅1.15%;纳 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33.64点,收于2,667.33点,跌幅1.25%;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4.52点,收于1,281.87点,跌幅 1.12%。扩散到欧洲,德国DAX指数收于6647.66,下跌-3.19%,法CAC40指数收于3780.85,下跌-2.51%,俄MICEX指数报收1700.54,下跌-1.52%,意大利MIB指数收于21365.40,下跌-2.01%,马德里综合指数收于1058.45,下跌-0.79%,瑞士股票指数收于101.01,下跌-2.76%。
从短期来看,市场的反应有赖于核危机的解除,核危机一天不解除,市场的剧烈波动不可避免。从长期来看,影响是深远的,使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前景再次暗淡起来,中国经济受此影响在所难免。不过,危机也是机遇,如果中国的某些厂商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开拓新兴市场,从此能摆脱依赖,却是一件幸运的事。市场将随经济格局和市场格局的悄然调整而演化。因此,股市的下跌也孕育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