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更像是个街头经济学家


        以下是街头经济学家郎咸平不久前在其博客里贴的一篇文章。通篇看下来,象是一个初二毕业的五毛党的小头头在那里无病呻吟。除了GDPCPI这些数据之外,通篇基本没有非常明确的数据的分析。“99%”之类的数据,则基本可以确定是应付式的扯淡。蓝色字体是我的一点想法:

 

                            产业的方向和我们的幸福

 

 前些日子统计局公布的2010GDP数字是397983亿,比2009年增加了10.3%,当然,CPI只上涨了3.3%,还有,粮食产量又创下了历史的最高水平,都是好消息。可是,各位幸福吗?有没有财富被增长的感觉?我告诉你,我们的财富跑不过CPI,更不要说GDP了。(下文摘自《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家庭财富,一般是指存款、房产、股票、债券等所有净资产减去负债。这厮称财富跑不过CPI,但中国家庭有近半财产是房产,去年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普遍上涨两三成,这就奠定了财富增长的基础。去年末,住户存款是30.8万亿,2009年末则是26.5万亿,增幅是16.2%,怎么叫没有跑过CPI3.3%的涨幅呢?如果数字不行,以老郎亿万富翁的身价,买个计算器算一下行不行?虽然中国股市去年跌了14.3%,但中国只有一亿多股票账户,并且不少人是同时开深圳和上海股票账户,因此真正因为股票亏损的人非常少。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GDP在大幅上升,但是居民储蓄的上升却非常缓慢。(上文已经过说了,2010年居民储备大增16%2008年末居民储蓄是22.2万亿,2009年增幅就是19.4%。其他年份的数字我已经懒得算了。)如果储蓄是一个财富衡量指标的话,那我们这几年的GDP尽管是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的,但却跟我们老百姓的关系不是很大,因为老百姓的财富并没有增加多少,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财富的增长速度和我们GDP的增长速度差距越来越大。各位可以问问自己,我对我的收入满意吗?(永不满足是人前进的动力,知足常乐的人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是比较少的)我的收入能够应付我的生活支出吗?(在中国,除了月光的一些年青人,是非常少的)大家基本上都会说,收入总是跟不上支出的步伐,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我们的收入跑不过GDP,更严重的是我们的收入竟然也跑不过CPI。在相同的起跑线之后,跑得最慢的就是我们的收入了。


  想想看,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又出现民工荒99%的企业缺工人。后来有很多人分析了原因,发现这不是简单的因为订单增多了,而是因为工人对工资不满意,工资实在是太低了。近10年,东莞的工资基本上都是770~900元月薪,包吃住,10年都没有怎么变化,但是这10年来的通货膨胀却在大幅度增长,所以我们的农民工越来越穷。

中国最近十年,一开始还处于通缩的状态,直到2003年因为非典和粮食连年增产导致的谷贱伤农,价格才小涨一下。2008年的高通胀是因为油价涨到148美元/桶和国际粮价的大涨,持续时间非常短。2010年开始的通胀也不过持续一年左右。所谓的10年来的通货膨胀根本就是扯淡。


  我们的农一代是非常勤劳的,为了770~900块的薪水,他们愿意出来打工,因为在他们的家乡有着嗷嗷待哺的妻儿们,所以他们能够忍受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可我们的农二代可不是这样的,他们可不想为这点小钱打工。而且农一代还都不舍得让自己的儿女出来打工,太苦太累不说,也挣不了什么钱。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毒瘤,想想看,如果说我们国家薪资上不去的话,储蓄也就上不去,那我们怎么增加消费呢?我们国家目前所推动的任何鼓励消费政策都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百姓太贫穷了。

我也反对“勾引”式的消费鼓励政策,不过中国的汽车和家电的鼓励政策效果非常好。对于事实一定要承认,如果连事实也不承认,倒有可能成为郎咸平这样的街头经济学家。另外要注意“农一代为了770~900块的薪水……他们能够忍受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环境”这句话,因为和后文自相矛盾。读者可以先想一想,是谁给了农民工这种恶劣的待遇?


  很多老百姓都有钱包危机感,总觉得自己的支出永远要比收入多。在钱包危机感之下,中国“80现在面临着这个工资低、物价高的现状,就调侃自己说:三十难立、四十迷惑、五十听天由命。我发现中华民族其实是个非常幽默的民族,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之下还能这样自我解嘲,实在让人感到心疼。
  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子确实过得很辛苦,那我们的企业家呢?我们的企业家其实也是非常辛苦的,很多企业家都说,他们是在替劳工们打工,搞得每天晚上12点才能睡觉。我们工人不辛苦吗?工人也很辛苦,在这么差的环境下工作,还拿这么低的工资。因此企业家也好,工人也好,大家都很辛苦。按照我的分析,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12点才睡觉是在泡妓女,还是在KTV?要问清楚。2000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收入初次分配比例为17.4%17.9%64.7%;到2008年,这一分配比例变为17.5%25.3%57.2%9年间,政府收入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企业收入比重上升了7.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企业家是这9年收入失衡的最大受益者。正是民营企业家,是农民工的剥削者,是他们以低工资,掠夺了农民工的人口红利。


  第一个重大的原因是欧美对我们的剥削。你听我说的似乎很像列宁讲的话,那是因为列宁讲的话是对的。我最近花很多时间在研究列宁的理论,而且还把部分研究心得放进了《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和《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里。请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工人拿的钱这么少?我想再请问我们的企业家,你以为你在替谁打工?你以为你现在赚的钱很多?你错了,其实你应该多赚10倍的钱才对,而不是只赚现在这么点小银子。为什么?

认为企业家应该多赚10倍,就意味着在国民收入中的初次分配比例上升到253%。即使原来的销售利润率是10%,就是每卖100元的商品,有10元的税后净利润,变为110元的税后净利润。上文的99%的企业缺人,和这里的10倍,都是典型的信口开河。或许郎咸平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对工人剥削得还不够。


  我们的学者经常讲,我们中国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所以毛利率低,而解决毛利率低的现状是要转型成高科技企业,例如芯片,它的毛利率就高达40%。我们这些学者总是瞎掰。我个人从来不反对高科技,但是请各位想一想,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毛利率为什么低?真的是因为它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吗?我只能告诉你四个字——胡说八道。就以东莞的玩具为例吧,我们中国的玩具业毛利率接近零,但是再看看美国的玩具公司,例如美泰,它的毛利率是多少?在2007年它们的毛利率超过了40%,和芯片是一样的。美泰不做制造的,它掌控了除制造以外的其他所有的产业链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因此美泰就掌控了销售的定价权,玩具卖多少钱,它说了算。它给我们每一个玩具1毛钱的利润。如果你的工厂只能赚1毛钱,那你能给我们工人多少薪水呢?肯定很低。具体点讲,每制造一个玩具,我们只能赚1毛钱利润,而美泰可以赚3.6美金。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工人一年可以赚4万美金,而我们的工人一年就只有2000美金,这就是差别。

 

中国的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算在美国打开市场,也早晚会面对不断下降的利润率。波音在全球赚钱,没有核心技术行吗?就是中国的华为,为什么刚到美国市场,通用电气这种巨头会起诉它?

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时利润率低,有比较复杂的原因。农民工供应充足(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就是主因之一。无论提高技术也好,在美国开拓市场,绕开美国销售商,或是建立自己的品牌也好,都是费时费力,而且耗时长,企业家也懒,多数也没长远眼光,靠吃农民工很好赚钱,为什么不走这种短期利润闻大化的道路?说中国玩具零毛利率是不可能的,毛利率都是零,如何覆盖一些基本开销?为什么中国的多个低端加工行业,在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每年对美元近5%的升值过程中,居然没有倒掉?

最终一部分中国企业会倒掉,另一部分企业被迫加工资,并成功把成本转嫁到美国销售商手里。于是中国企业利润率高了,美国企业利润率低了。不要以为一个企业可以永远可以剥削另一个企业,也不要以为一碗饭可以永远吃下去。

 

请各位思考一下我们工厂的生产成本,还是以玩具工厂为例,你要不要购买塑胶粒呢?当然要。塑胶粒是什么东西?化工产品。而全世界化工产品的价格又是谁控制的?华尔街。因此在你购买原材料的时候会发现,你又没有定价权,价格又被掌控在别人手里。因此对于我们中国的制造业而言,我们刚好卡在中间——购买原材料的价格是华尔街控制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又被美泰这样的公司控制着。我给美泰取了个名字,叫做产业资本,我给华尔街也取了个名字,叫做金融资本。我们的制造业真可以说是:前有狼、后有虎,金融资本好比是狼,产业资本好比是虎,具体点说,就是购买原材料时,是金融资本在控制着我们的价格;我们销售时,是产业资本控制着我们的价格,我们就这样被夹在了中间,它们一起把我们剥削得干干净净。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的,和其他国家相比,比如印度,我们怎么比他们还差呢?因为我们还有第二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这几年我们的产业政策搞偏了。我们把社会大量资源拿去修桥铺路了,所以我们的GDP才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并不代表我们的经济有什么了不起的增长,真正拉动GDP的是钢筋水泥。比如说在2008年,消费就只占35%2009年变成了29%;钢筋水泥2008年是57%2009年倒变成了67%。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是说我们整个社会能够创造财富的、能够用来消费的资源都被我们拿来搞钢筋水泥了。我就以华东某省为例,政府规定让农民把宅基地拆掉,然后到政府规划的土地上盖房子,一栋房子大概需要10万块,农民就把仅有的10万块储蓄拿去盖房子了。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你消耗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钢筋水泥,你增加了GDP,那我问你,我们的农民接下来几年怎么办?要知道,农民这10万块的储蓄本来可以拿去做生意赚点钱的,本来可以消费,拉动其他生产的,也就是说,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生产性资源,可以替老百姓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很不幸,这些宝贵的生产资源都被我们拿来做钢筋水泥了。

 

农民也好,市民也好,中国人喜欢房子。很多农民存钱,就是为了在农民盖房子。政府不动员,也要盖的。另外中国一个省不可能全面执行这种拆旧盖新的房子。不要以为农民现在还象羊一样,想往哪里牵就往哪里牵。

我不知道老郎为什么中国还不如印度。印度据说全国只有一条高速公路,卡车在公路上的行驶速度是中国的四分之一,这种国家基础设施的落后,居然被老郎认为是优势。2009年中国确实大规模投资,是当年消费比率下降,投资比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当年政府的政策,我也认为很无聊。但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很容易能指出其中的问题,但如果缺乏全面的全局的眼光来看问题,都是片面的


  老百姓如何才幸福?我一直讲要藏富于民、放弃保八,如果老百姓发现他收入可以增加,工作有希望,他就愿意更刻苦工作。企业家发现税收越来越低,他能够创造更多的收入、更多的利润,他不是也愿意更好地工作吗?只要企业家愿意工作,他就愿意给别人更多的薪水,大家不是生活更有希望了吗?这样,就不会钢筋水泥越多,老百姓越穷了。

最后一段是一堆屁话。按其意思,中国只要给企业减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老郎也没有说这种情况下,华尔街对原材料价格的控制和美国企业对中国加工企业销售价的控制是否自动瓦解了。象个怨妇一样不着边际地抱怨了一通,哪怕最不可行的解决措施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