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没写完的遗作
很侥幸 黄金在一月到达目标低位 回调的原因也大体一致(各国央行加息 美国经济复苏超预期)
明显的 到达低点后的强势企稳回升 使该点位更具超跌色彩
由于手头上缺少国际期货软件 难以对市场反应进行更进一步的定量 但年末至今相关基金的持续减仓却是不争的事实 高位盘整的黄金价格下 避险需求无疑是短期而直接的必然
而之后 黄金价格的新一轮反弹或者说上攻 抛开短期和直接因素市场遵循的又是怎样的一种逻辑 是怎样的预期支撑了其市场行为
是美国经济后劲不足 美国的债台高筑 还是黄金需求真如人们所以为的强劲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 我们都不得不将美元和美国经济牵扯进来
理论上 美元、黄金之间是存在价格关联 历史上这种关联在近代可以归结为三个时间阶段 并由一战、布雷顿森林体系清晰的分隔开来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战前 金本位经已自发、普遍地崛起 并向外扩张 尤其是当时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西欧
而一战 一方面大大削弱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 世界体系内部的势力均衡就此崩破 战时黄金储备的大量外流又使得西欧金本位的难以为继 而美国置身事外 借机实现了经济的质变 且大量避险黄金的涌入 也使得美国自然而然得成为金本位最坚定的捍卫者(确切地 应该是盟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战后十多年 美元毫无悬念地成为世界货币的最强音
于是我们如果没能看到金本位自身的内在缺陷也就无从理解1933年黄金美元的最终溃败
表面上 是战后欧洲巨额涌进的商品和资本(黄金偏好)加剧了通胀泡沫的暗流 且由商品逆差形成黄金外流 汇聚层作为金本位盟主的美国的苦不堪言 在1929-1933经济危机中尤为严重
终于1931年9月 与美国相依为命的、也是最具金本位渊源的英国在暴跌的英镑面前选择了抛弃
随之而来的是充满戏剧性的表演 美联储开始变得强硬起来
1931年10月开始 随着美国资本外流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元暴跌
美联储提高了利率 加息分两次完成 贴现率重回到3.5%
在此之前 美贴现率在1929年8月之前为6% 到1931年5月降至仅仅只有1.5%
可笑的是 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刺激经济 事实是 损失是如此严重以至于出现了“大萧条”
因此我们说泡沫崩裂带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信贷危机 大萧条却伴随它产生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1931年以后更深更大更广的萧条随之而来
世界陷入了绝望
而黄金 作为硬通货也因此变得炙手可热 金本位的美国却深受其害
而在金本位上的作茧自缚 却使美元乃至美国经济却不得不忍受世界经济的阵痛和信心的绝望
并最终在1933年退出金本位 之后是新的未来
倘若历史能够赋予我们足够细心的清澈眼神
倘若我们能洞穿其本质
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窘境 也不会有曾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但历史并没有使我们明智 人类的智识最终也没能洞穿这个世界
才有了1971年金本位又一次地溃败(原谅我没有时间写)
和今天危机的再一次来临(与1929-1931相似)
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初生就已如神明
到70年代伊始却无需征兆就倒下 对美元的信仰随之滑落成怨恨与恐慌
仅仅二十余年 金本位又一次夭折
历史总是不断地重演
40年前崩溃的 在40年后是又一次的绝望
1931—1971—2011贯穿或将贯穿我们对美元的百年印象
第一次、第二次是以美元力挽狂澜最终无力回天作为结束
第三次—这一次或许将从根本上击穿我们对美元残留的幻想
只不过前后之间 存在着质与量的飞跃
1931年之前 深陷萧条的痛苦就已熔断了世界金本位的根基
美元最终也因独木难支而苦苦挣扎
才有了1933年黄金美元的分离
两次战后金本位的难逃覆灭
但我们仍无法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
作为近代金融乃至近代市场机制的一大基石
金本位这种有效和强有力的金融制度本无可厚非
只是其中涉及的问题早已超乎了经济学范畴
还关乎政治与社会、人性与市场属性
这需要我们的解析从哲学开始
关于美元(纸币)和黄金
首先从属性上看 黄金是一种具备价值的商品
美元作为一种货币却只是一国强制使用的本身无价值的价值符号
价值和价值符号的对立衍生出表象的繁荣和衰退
而更深层次的商品与货币的对立则泛滥成金本位崩溃的根源
由于金本位作为硬通货的存在
尽管西欧各国历经两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一时段内物价水平仅增长数倍 这一情形在纸币本位下是无法想象的
这是因为金本位下金属货币流通量长期相对稳定
且因其矿藏有限、贮藏功能、流通损耗反而不断减少
又由于黄金本身的商品性质其价格又会上扬
加剧人们用以贮藏投资的冲动
又使得流通中货币量继续减少 拖低物价水平
当然 相对纸币本位 诚如许多学者所言 金本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但这种发展没有泡沫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财富的增加减少
主要是以黄金、白银的流入流出为标志
相反地 金本位笼罩之下的 更多的是通缩的梦魅
而黄金 是唯一的救星、希望
如果这种希望长期得不到满足
对经济现状的普遍不满渐渐转变为强烈的政治诉求
经济危机自然而然地演变为政治危机
并慢慢累积成疯狂的饥渴
乃至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掠夺和战争
而在纸币本位下
那样的历史虽然在今天未必不能重演
但那种饥渴在今天却确实已被大大缓解.因为货币变成了一张纸而显得那么的廉价
以致我们可以无视危机和通缩
因为人类已经完全左右了货币的多寡
使得这个世界显得多么的平和
但这种平和是在经济之外的
于经济之上是更大的波动和表面
是的 我们可以随意创造出丰裕的货币量以逆对危机、通缩,以逆对周期
在通缩中我们会用纸钱抚平缺口
在通胀中我们能压低货币使经济回复理性
这看起来很美
货币
这是近代欧洲不断向外扩张的原因
也是古代亚洲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缘由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大大减少了商品流通的可能
这是一个永不饥渴的经济体系
它对内抑制 而不是向外扩张
而近代金本位破碎之后是更不一样的时代
在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灭之后尤为是此
我们发现了另一种混乱
纸币被当作反周期衰退的有力武器
同时轻而易举地剥削着所有人的实际财富
我们最终无奈地察觉到 信用创造也是那么没有信用
更无奈的 更残酷的现实是 反周期的愿望从没有实现过
只是繁荣加剧了 衰退变得可以抑制了——周期被拉长了
以美国经济为例 80年代以后以40个月为长度的基钦周期消失了
同时朱格拉周期却更突显了
以十年为长度 更剧烈的繁荣与更急剧的衰退同在
进退之间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日益突兀地显现在眼前
泡沫一次又一次地破裂 又一次又一次地诞生
货币的超发 较低的利率 金融监管的放松
美国、美联储不遗余力地刺激着经济
却令人遗憾地发现
实体经济愈来愈弱 虚拟经济则愈来愈强
由第二产业向金融转变的去工业化造成了今天美国产业的“真空”
股市不停复苏、发展、狂热、崩溃、萧条的循环
资本的流动也使大宗商品也变得那么地蠢蠢欲动
衍生品规模也逐渐从90年代的1万亿变成63万亿
房价也在这个世纪之初开始了突飞猛进的野蛮生长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神话”又一次出现
3%左右的年收入增长和15%的衍生品年增长速度
这一刻 人们还在资产增值的景气之中狂热不已
下一刻 又一次破灭就诞生 不被相信的更种周期再次凯旋
朱格拉、库兹涅茨、四十年周期(1929-1968-2008)
加之或者说是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动
资产价格的崩溃 多年的经济红利都将化为虚无
而不良资产在银行金融体系中的滞留 人们的信心面临着信用的挑战
在去年 美国虽有所复苏 但我仍疑心那是一时的回光返照
其内部产业长期的真空、从金融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的倒退
再工业化迅速成功的可能性实际上显得那么的飘渺
暂时的 维持经济美国实体的 只能说是美联储使然
接近零成本的纸币足以制造美妙的账面利润
而美国自身的高负债、积极的货币政策、由于霸权而虚高的美元价格
却很有可能使外汇市场可能的四十年周期(1931-1971-2011)重现
我们也即将再次面临抉择
要么货币与美元脱钩 要么养活美国经济 你的选择呢?
陈霖
写完于1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