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与刘先明讲的“两难”近相同


温总理与刘先明讲的“两难”近相同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1年3月14日
 
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其中,温家宝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的问题中讲到:你提到转变发展方式知易行难,最难难在什么地方?我以为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
 
看到温总理讲到的 “两难”,想起本人在讲《精细管理工程》或《精细化管理》课的时候,也常讲的“两难”,即:
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难在哪里?
难在没有先进、适宜的理念
难在没有科学、有效的执行
 
对比一下温总理讲的“两难”与本人常讲的“两难”,不难看出:
第一难,本人讲的是“难在没有先进、适宜的理念”,温总理讲的是“观念”。而理念和观念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本人和温总理讲的第一难,是一样的。
第二难,本人讲的是“难在没有科学、有效的执行”,而温总理讲的是难在“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仔细分析一下,“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其实是包括两层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制定和完善富有创新特征的机制,制定和完善科学考核干部的标准;其二是执行和落实富有创新特征的机制和科学考核干部的标准。也就是说,温总理讲的“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实质上,也是一个有没有科学、有效的执行的问题。也就是说,本人和温总理讲的第二难,也是基本相同的。
 
关于理念与执行的问题,在本人主讲的《企业文化》和《执行力》等课程中,都有深入的讲解。2011年2月12日,本人应邀为中十冶讲授了《企业理念与执行力》,其中,也讲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从转变观念开始,企业干部职工要转变和树立的14种新观念。
文化理念的执行力是构成企业执行力的首要和重要因素,是决定企业执行力方向的执行力。文化理念等三种执行力构成企业的执行力。
1、文化理念的执行力;
2、企业管理制度与规范、流程的执行力;
3、决策、规划、计划、任务、指令、命令等的执行力。
 
结合本人关于理念、执行的理解和讲解,我认为,温家宝所讲的转变发展方式难在观念,难在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是讲到点子上了。
精细管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过程,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一种表现形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精细管理的“两难”问题,值得大讲、特讲。
 
附、刘先明简介: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襄樊学院客座教授,苏州胥城大厦、书香连锁酒店等单位的企业文化顾问。湖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学术顾问。
2001年创立了“精细管理工程”、首创性提出了“岗位主人翁”的新概念; 2005年首创性提出了煤矿领导“捆绑式下井”的新观点。上海铁路局、九寨沟风景区等40多家单位借鉴了精细管理工程。2002年在天津、东莞两民营企业首创实践了“签约总裁”和“签约总经理”的咨询新方式。
曾为大庆油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海尔、海信、美的、红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0工厂、北京空军十总队、中船重工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储粮、中平能化集团易成新材料公司、胥城大厦、书香连锁酒店、辽河油田、中原油田、上海石化、吉林石化、天津石化、首都机场、、东方航空、上海铁路局、北京京煤集团、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大庆燃气、山东农行、吉林邮政、四川电力、深圳卫视、潍坊报业集团、潍坊地税局、新华联集团、中建三局、中铁四局、中十冶、安徽交通投资集团、湖北路桥公司、内蒙古移动、北京贝尔、北京朗姿服装、上海医药、海南永青、安徽和威、锦州航星集团、黄山永佳集团、陕西北元化工集团、山东鲁西化工等百余家企业提供了企业文化、精细管理工程、管理创新、文化营销、品牌推广、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服务。
曾被中国企业评价协会(隶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聘为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活动的评审工作专家;200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培训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大师;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行业百名功勋人物”;2009年被推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或建国60周年创新人物”;入围2010“创业中国年度十大创新人物”;2010年被授予“中国经济建设特殊贡献人物”荣誉称号;2011年3月被特邀为“功勋中国系列人物”提名候选人。享有“红色咨询师”的雅称。
电话:13910823978;qq:275399245;msn:[email protected]: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