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居住类房地产神话的终结》 (6)


《资本论·第五卷》附录二
《2010:中国居住类房地产神话的终结》6
 
 
四,中国居住类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根源
 
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分析一下表1-36。
只要认真地审视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现实的情况正是这样:无论是规划者、建设者还是投资者,所有人的眼光都盯在了“高附加值区域普通商品房”这块蛋糕上。
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的居住类房地产市场缺乏有效的产品标准和市场规范,因此没有人意识到大家是在经营“高附加值区域普通商品房”,都以为我们是在做全民商品房市场的工作。于是出来的结果是,5个等级的居住类房地产产品,全国95%以上的财力物力都集中在生产普通商品房这个单一的产品上。但就是普通商品房,一诞生也被戴上了“高附加值区域普通商品房”的光环,于是所有商品房的价格都飞涨,所有的人更加目不转睛地盯住它了。而可怕的是,“高附加值区域普通商品房”的市场规模只有全部市场规模的6.6%。这让高达市场93.4%的其他产品就被事实地挤到了一边,这就是造成表1-36这样的2010年市场现状的原因。这种情况让我们会想起人类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场经济危机:荷兰“黑色郁金香”危机爆发的前夜,情景是何其相似。(“黑色郁金香”危机,详见《资本论·第五卷》第一章第17-18节)。
高消费产品的利润率是所有居住类房地产市场产品中最好的,而在所有的高消费产品种类中,“高附加值区域普通商品房”是投入需求最低,同时利润率却最高的。作为市场,追求低投入高产出高回报,是资本经营的基本理念,是完全合理的。因此尽管我们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国有企业们、外资们、银行家们、以及购房炒房者们都置国民的居住呻吟于不顾,执着地哄抢土地,哄抬房价,抗拒进入福利保障、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甚至是豪宅这样的相对“鸡肋”的市场,我们也不能说他们有错。客观地说,他们的确是对的。作为市场经营者,不这样做,才是他们的错。不追求低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市场经营者一定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经营者。
们必唯一我须要做的是,对他们这些市场经营者们,给他们以合理的市场规范,确保他们进行正确的市场行为,对他们进行合理和科学的管理,使他们的行为合理,同时也合法、和谐,合乎市场需求。
可这一点,正是我们现在的居住类房地产市场正严重缺乏的。不是我们的需求过于庞大或者急迫,也不是我们的市场经营者们过于鲁莽土冒不讲道理,更不是我们的经济实力跟不上,而是我们的市场管理跟不上。
因此,准确说,我们的政府和法律在市场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措施三方面都严重滞后,政府在居住类房地产管理方面的经验严重不足。这一点,正是导致我们今天的居住类房地产市场步入危险边缘的真正根源。
 
它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4-1,学习西方,但世界经济理论的落后导致政府与市场的分离
在我们讨论这个题目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澄清一个概念:市场。
我们在《资本论·第五卷》中已经计划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讨论什么是市场,但由于我们现在要分析问题的症结,首先必须在这里对人类目前的浑浊的市场概念做一些澄清,因此我们先简单地说一下。
 
什么是市场?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体以外的一切,都属于市场。包括他人的身体。
市场在哪里?我们每个人肌肤的表皮以外就是市场。我们肌肤的表皮就是我们与市场的边界。我们的五官和身体的排泄口,就是我们和市场的接口。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明白,房产、山河、土地、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军队、政府、国家等等,都是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本身就是市场的一个环节、政府行为本身就是市场行为的一种。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我们需要在这里澄清市场概念的目的。
明白了市场的存在范围和市场概念,我们很容易就能明白,国家,政府,它也只是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行为本身就是市场的行为,因此它对市场的干预不存在“非市场”的概念。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不存在合不合理的问题,只存在是管理不足还是管理过当的问题。将政府排斥在市场之外是错误的,也是幼稚的。原因很简单,法律是市场的游戏规则,而政府,是市场的“保安”,负责对市场的管理和对法律的维护。
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2011年)的今天,我们看到,还有不少的经济学人仍然在批评政府,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今天的现象是“纯粹的市场经济的表现”,“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政府的干预是不合符市场原则的”。持这个观点的人当中,有的还正被大众敬仰为当前中国经济学界的大师级人物。经济学界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正接受着这样传统的、有缺陷的经济思想对市场与政府的认识,认为市场与政府是对立的,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市场必须是“自由”的市场,自己决定自己。“绝对自由”,虽然从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这个可笑的概念被否定的实例就从不间断地被记录着,而且它在今天更是无时无刻不被否定,但人们仍然天真地、自欺欺人地、无怨无悔地去追求它。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我们的居住类房地产市场从改革开放后一开始,政府就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任由其自由发展。以为我们是做了向“市场化”发展的最正确的一步。殊不知,我们只是在积极地、严格地、认真地去重复西方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无知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当初正是马克思先生和他的同志们潜意识里真正想要避免的东西。
任由其自由发展的结果就是,政府因此而忽略了自己在市场中的责任。也就因此不知道如何去服务、维护和管理市场。而这却正是政府的真正职能所在。政府本应该为市场提供产品标准、为市场行为提供行为规范和准则,为市场公平提供保障和维护。但是在我们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很显然这些是没有做到的。直等到市场任由利润和非公平环境的牵引,形成了今天的局面,政府才开始幡然悔悟,着急弥补,市场已然严重病变。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年半载想要能纠正过来,谈何容易!
 
4-2,放弃自我传承:公共资本与民争利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现在中国人民的共识。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制下的政府,作为市场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市场的服务者和维护者,管理着人民的公共资本。在《资本论·第五卷》第一章第19,以及本文的姊妹篇,《资本论·第五卷》附录一《2008年中国的国民阶级结构分析》中,我们认真地讨论了公共资本在市场中的正确角色:
···公共资本(含所有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所有资本额度达到个人财富最大值界限及以上的个人资本),构成社会管理资本,它们存在的目的必须是对公共社会经济的管理,必须以全体国民的最大利益为它的利益,而不能只以某个阶级的利益为它的利益,更加不能以公共资本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其存在的目的。它的真正的所有者是全体国民,而不是任何个人、任何集体或任何阶级。···
“···公共资本的管理职能,简单说是三个:1:吸纳个人合法资产最大值界限以上的国民资本,为成型的巨额个人资本提供保护和归属,防止无保护的巨额个人资本为寻求自身的安全而妨碍社会,造成社会经济体系崩溃;(这一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总是无限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2,稳定小康阶级和储蓄阶级的经济运营环境,保障社会市场运行的合理和均衡;3,扶持温饱阶级的劳动环境、保障贫困阶级的基本生存,并为这两个阶级人口的发展和阶级跃升创造条件,进而防止过度贫困下的劳动能力转化为对市场的暴力破坏。而它们,(从有人类以来),到2010年的今天为止,一直是社会不稳定、国家动乱以及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战争的根本驱动。···”
这是我们的政府应该使用公共资本来做的正事。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公共资本不施本职反而与民争利,民间资本由于缺乏合理的发展空间而被逼成为流寇,结伴迁徙形成规模,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而追逐短期利益、追逐暴利,甚至不惜利用市场监管的空挡大肆囤积、哄抬和炒作,谋取黑利,于是就形成了今天中国居住类房地产市场的危险局面、今天中国市场中国内外游资到处疯炒的混乱局面。
 
例子一: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电力···等等。
由于篇幅有限,上面这些我们都不必展开来细说了。就只以房地产为例,在本文开篇之初的引言里,从我们所引用的新闻的标题中,大家已经一目了然:
《中海地产59.7亿豪取北京地王 国企仍然凶猛》http://news.cq.soufun.com/2010-01-23/3046978.htm
《无惧楼市调控 央企近月频拿地》(http://news.dichan.sina.com.cn新浪地产2010-7-11 10:10:52
··· ···
 
上面报道中提及的中海地产、华侨城、中铁建、中信、保利等,无一不是央企或国有控股,而央企或国有控股,其实质就是利用公共资本或利用公共资本以及公共资源提供的特殊保障来运作的公司。
 
例子二:本应该是市场建设者的民间资本变成了市场的破坏者。
   2008年至2010年以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红木遭炒作后泡沫破灭彰显中国的有钱与无知》(http://www.chinavalue.net/Blog/506879.aspx)、 比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折射出啥》(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8991247/1.html)、再比如:《游资炒作农副产品老百姓最受伤》(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126/00033531707.shtml)等等。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如何来解决呢?

(下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