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于温总理第三次与网友见面(3月1日)


 

温家宝总理继2009年和2010年2月底之后,2月27日上午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温家宝总理连续第三年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温总理一共在这次“网聊”中回答了20多个问题,重点仍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集中于物价、房价、收入、个税、户籍等方面。

对于三次网聊,温总理说:如果说第一次和网友们在线交流我感到有点紧张,第二次我感到十分珍惜,那么这次我感到责任重大。

通过网聊以及亲自去信访办考察工作,温总理充分展现了个人魅力,并巩固了“亲民总理”的形象。最为社会民众关注的,是所公布的数字,所采取的态度,以及随后所出台的政策及执行的问题。

歌功颂德的话本人说不来,就不多说了,还是先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并在随后附上温总理在本次与网友聊天的一些态度、数字以及措施和执行问题吧。

 

客观地看,虽然不希望用“无奈与可怜”这样负面的表达方法,但总是感觉中国当下的执政者很无助,国民的信任度降低与对执政能力的质疑问题、执政党内部的制度化缺失以及腐败问题,来自国际社会需要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压力问题,以及执政团体内部关注现实利益与关注长期战略形象与民族责任之间的矛盾问题。

2010年两会之后就掀起了一些热门话题的讨论,诸如房价是听总理的还是听总经理的,最终,虽然政府在一年内连续三次出台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一招比一招狠,但依然难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因为毕竟房价是个参照,不仅是支撑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地方政府的收入基础,更是众多行业维持生计的东西,甚至是投资性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房价下跌不是单纯说说就足够的,而是需要有发自内心的支撑,而那种支撑很多时候是违背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以及人的趋利避害本性的。

毕竟中央出台的任何政策都会受到来自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从业机构、媒体与市场的各种解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有的政令在执行的过程中都会引发新的问题,比如在京15条的带动下,主要城市在对购房人的要求方面对外地人的排斥问题,比如在2~3套房提高首付款比例与按揭贷款利息的上浮所导致的假离婚等现象。

 

一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不禁又问“物价是听总理的还是听总经理的”。如果总理的良苦用心仅仅可以称为善意的期待,那么我们所期盼的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岂不又成为痴人说梦?

物价上涨是谁最希望看到的,是谁在推动的?又是谁可以影响的?

 

在本人看来,导致物价过快上涨,首先是国际化导致的。

在中国入世之前,房地产销售中,外销房与内销房的价格存在巨大差异,涉外产品与服务相当于为本土国民的价格也有所差异,因为国际资本,那些发达国家的机构与个人用廉价的资本冲击中国的市场,而那刚好与中国以开放的态度招商引资结合起来。

在国际化方向指引下中国入世,外销产品与进口产品价格都相对比较高,当入世“蜜月”结束之后,就出现外销产品遭遇封杀,进口产品无法阻挡的态势,价格朝向国际化看齐,汽油、餐饮等消费水准都在朝国际化看齐,货币、资产、资源等等都在满足外资日益膨胀的利益索求。这些是早在2001年入世,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就确定的事情。

你希望还是不希望,它都在那里,无法改变。

外方的势力强了,就开始从根本上影响政策的制订,从定价权到服务标准,再从金融到资本层面,国际势力无孔不入,资本与传媒的力量裹挟着,使得中国的政策朝资本与国际利益的倾斜。那倾斜本身就会如海洋里的鲜血一样,加速吸引鲨鱼一般的国际资本的侵入,直到预期的利益得到满足,把价格哄抬到没有任何上涨空间,方才罢休。

 

其次是城市化造成的,这个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根据物以稀为贵的朴素原理,攀比与虚荣心更会加快对奢华的追求,即使是雇佣钟点工,开好车、住大房子、穿时尚的衣服、数码产品更新换代,旅游感悟异域风情,处处需要更高的消费,更多的资源消耗。

同时都市里的价格体系对农村等偏远地区的价格形成拉动效果,在实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状态同时,也让对物欲的追求达到了逐渐疯狂的程度。

就如温总理所说,中国当下有2.4亿农民工。

我们要问的是:假如那些农民工安心在家里生活,难道会有如此虚高的物价吗?

当然,这种状况不是执政者,更不是总理造成的,但总理与执政者可以通过法律政策调整发展方向,不管是做了什么,百姓虽然只有被动接受,但也会在内心有自己的判断。

 

第三是产业化变革所形成的全民皆商造成的。

虽然全民皆商使得那些没有经商头脑的人成为手无寸铁的人,但毕竟都有经商方面的意识,经商的人没有人不希望在价格差额的基础上形成利润的。不管是生产、流通、服务、市场甚至包括某些终端,都不是很希望价格低迷,因为一旦价格低迷就会抑制经济增长,连饭碗都保不住了。所以就成为价格的直接与间接哄抬者与承受者。

这种情况是由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决定的,除非政府放弃以GDP为纲的发展思路,放弃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放弃好大喜功的政绩考核标准,否则舆论导向就不会调整,大的环境就不会发生改变。

——试问,造成物价高涨的这“三化”能从根本上改变吗?不改变这“三化”能从根本上解决物价高涨的问题吗?

 

温总理已经是第三次通过网络跟网友聊天了,我不想臆断那里边秀的成分有几分,即使是在秀,都很值得,毕竟民生问题关乎十几亿百姓的日常生活,关乎每个人的切身感受。

但是假如真心关注民生问题,是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那不单纯是五年盖3600万套保障房,不单纯是通过加息抑制消费冲动,更不是通过提高“部分从业者”的薪金,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提高所得税上缴门槛,以及让几个贪官落马就足够的。虽然那同样是必要的,而且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但还有太多被我们忽视的问题。

试问:具体落实到执行层面,是否会缩水打折?是否会出现瞒报与虚幻的数字?

 

我们的总理很辛苦。

温总理说“不仅仅是这八年,包括此前在中央工作的一二十年当中,我几乎没有假期”。“我曾经讲过关于如何使人更加有尊严和更加幸福,我不想再重复过去的话,我只是说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总理是个苦差事,当一个人口大国的总理更是苦差事,当一个有腐败制度传统与现状的人口大国总理,是最苦的差事。在生存的残酷现状与未来子孙期盼中做这样的职位,简直是苦不堪言!

 

在这种局面之中,很多时候工作效果并不是自己的态度有多坚决,而是看是否符合自然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性的本能。

虽然工作难度大,但也不要总是用表情与言语表明自己很痛苦,痛苦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去改变的,不去改变就永远会痛苦。

所谓人定胜天仅仅是起到一种激励作用,是成功学作用于心理学的表现。要认识问题就需要有客观理性,正视现实的态度,但要想解决问题就需要系统研究并尊重客观规律。

在中国当下,国际压力比国内压力大,内忧固然存在,但更多的是外患。对外患的漠视就会让内忧矛盾加剧。内忧会引发当下的动荡,外患去会导致未来的灭亡。

 

所谓民生问题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外交问题,不是留下几个pose,表明几个态度,严重关切就行的。而是切实需要投入真金白银的。

比如: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与建设贫困落后地区相比,修建高铁等基础设施与在农业科技以及水利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相比,创造天量的外汇储备与降低基本生活资料费用相比,增持美日等国越来越不值钱的国债与将国有资产民众创造出来的收益与民共享相比,采购洋垃圾与扶持民族产业相比,讨好国际社会与讨好本国子民相比,华而不实的城市化与无华但朴实的百姓生活相比,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提升相比……

——对政权的长治久安,对和谐心态与和谐社会的形成,哪个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讨好国际社会与讨好自己的同胞相比,哪个更能让自己心安?

——我们的总理一直在强调教育与科研的重要性,但实际在教育与科研中投入比例究竟有多少,这个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所拥有的资源总体上就那么多;所创造的效益只有那么多,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就那么多,所能支配的时间与资金就那么多。

给了国际就不能给国内,给了老外就不能给同胞,现在提前支取就不能留给未来。

——仅此而已。

 

贾春宝

2011年3月1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

 

附:温总理在本次与网友聊天的部分态度、数字以及措施和执行问题:

对保障房问题,温总理说,2010年我们投资兴建了保障性住房590万套,竣工370万套。今年,我们将要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计划在今后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应当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再加上棚户区改造,不要走偏方向。

对于农民工问题,温总理说,农民工首先要在放开的县以及所在镇解决户口。对于大城市,我们还是应根据城市的承载能力,逐步地先解决那些长期在城市工作、有固定职业、有固定住处、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的。许多大城市,特别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社会承载能力已到极限。现在进城农民工多达2.4亿,如果这些农民工都把孩子带出来,那么城市的学校负担就很重。如果不把孩子带出来,那么在农村就存在着一老一小问题,孩子得不到父母直接的关爱。

对于收入公平问题,温总理说,其实机关人员并不多,有600万,但是科教文卫体、事业单位多达3100万,如果加上退休人员就超过4000万人,我们必须慎重、稳妥地加以处理,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进行试点,逐步积累经验,使我们整个国家能形成一个规范的养老保险制度。

有一个富人就会有五百个穷人。这句话比较形象,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公。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关于物价上涨问题,温总理说,如果物价上涨同贪污腐败现象联系在一起,足可以引起人民的不满,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还要可怕。连续召开了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若干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央花了129亿来支持农民抗旱浇水。并要从货币、生产、流通、市场等四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价格问题、蔬菜,因为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损失量高达1/3。

他表示,一个每天关注物价、每天了解行情的人,是不会允许物价上涨过快而得不到遏制的。

关于经济增长,他表示,“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6%-17%。“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

 

我们看待一个干部、看待一个领导,他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