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向何处去(一)


中华文化向何处去(一)

(编者按:今天看到网上的一篇评论:《“给力”泛滥成灾,中华文学悲哀?》,读完后颇有同感。只因某某用了“给力”,这两个字立马成了鹦鹉学舌最时髦的“宠词儿”,似乎就是“与时俱进”的象征。巍巍大中华,本是气象万千,这一时间的“给力”满天飞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自从应新浪、搜狐和腾讯等的邀请在网上开了博客与微博后,我发现胡编乱造的网络语,如:“劳エ”(老公)、“杯具(悲剧)”、“洗具(喜剧)”等日益大行其道。只要到博客、微博里等稍作探索,特别是在一些“90后”聚集的网游论坛和贴吧荒诞不经的火星文几乎铺天盖地。其中的评论、帖子里问题重重,文句通顺的不到30%,标点符号乱用的、错别字连篇的高达60%以上!更不堪的是,还有大量“创造性”的下流语汇或是用字母代替的肮脏咒骂。渐渐地,看似“创新”的火星文、菊花文、异体字、QQ个性签名等纷纷出现在网上,并受到不少粉丝的青睐追捧。

据网上介绍,“火星文”最早起源于台湾。由于文化水平或粗心大意等原因,有些网民在打字时常常出现错别字,并一直错误地沿用下去。另外一些人稀里糊涂地跟着将错就错、以讹传讹,逐步形成由繁体字、日文、英文、古文字及表情组合而成的“火星文”。此外还有菊花文、异体字等,喜欢使用这类文字的网民将此称为“非主流”文字。随着网民向低龄化扩展,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因为网瘾而脱离正常的学习轨道,致使这方面的问题继续恶化。

可以说,所谓的“火星文”之类的文字泛滥成灾,主要是部分青少年没有完成初期的学业,或是没有认真看书学习,导致文化功底较薄。有一部分人长期沉迷于打打杀杀的游戏而变得狂躁,稍不如意就喷发感慨,指东骂西。而基础知识的贫乏与文化涵养的欠缺,致使他们在网上发表的文字纰漏百出、难以成形。加之在打怪升级的游戏中他们常常组成团队,或对阵拼杀、或隔空对骂,这些交集更使得他们那不伦不类的文字互相感染,形成混杂污秽的网络文化乱象。

人类的文化是通过长期辛勤劳动而创造出来的,并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归纳而形成体系的,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文明财富。千百年来,优秀的炎黄子孙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不间断地推陈出新来丰富中华文化,如:诗经楚辞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等,现代的如:改革开放、伤痕文学、素质教育,以及互联网、博客、微博等等,这都是民族智慧、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更高层次的文明进化,是经得起历史冲刷并值得传承下去的主流文化。

相比之下,前述的那些未经艰苦努力就稀里糊涂乱搞出来的“创新”文化只是一种肤浅的文化乱象,是某些“新新人类”沉迷有害网游与不良网络文化的副产品。越是不喜欢学习的青少年越是容易在其后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在网上形成一哄而起恶性循环,极不利于广大青少年网民的健康成长。

所幸的是,很多网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乌七八糟的火星文嗤之以鼻。他们直言火星文的使用者“把无知当有趣”、“对中国文字的侮辱”。更有网友发起了“抵制火星文”运动,呼吁大家要尊重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某些大型论坛已经采取行动,禁止发帖使用火星文。论坛版主表示:“很讨厌在论坛的帖子里看到有人用这种字体发言,专门弄些谁也看不懂的字,又麻烦又毫无意义。”有的更明确指出:“论坛是公共空间,在论坛上出现了就可能运用在生活中。你能想象哪天孩子们会把这种文字写在语文试卷上吗?整天打这种字真的不会给使用汉字造成困扰吗?”现在,不少论坛版主看到火星文的帖子一律当成乱码删除。

历经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无比宝贵,值得我们自豪、珍爱,发扬光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继往开来。我们希望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努力地打好文化基础,合理地利用网络传承中华文明,科学地开拓创新。同时,有关方面应该及时主动地加强对网络的积极引导与规范管理,切实净化网络环境,把网络文化推向健康的发展道路,给青少年网民们开辟充满阳光的成长空间。

               “给力”泛滥成灾,中华文学悲哀?

                      2011-02-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上海龙世斌 

    中国文字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匮乏?一个不伦不类的网络语“给力”其在中华大地传播之广之快已经完全可以说超越了当初四十年前中华大地至高无上的“最高指示”传播记录,令人震撼,令人惊叹!

    不知怎么的,让我连想起了有这样一个说法,记得是关于美女和鲜花的:

    说是:第一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是“蠢才”!

    经常听说中国人很缺乏“创造力”,也许这个“给力”现象给了这种说法以恰到好处的诠释!不过我想说,中国人很富有“模仿力”,这个“给力”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

    两者之间差异不言而喻!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差距,是一种中国人很不愿意看到的差距!

    “给力”泛滥成灾,不知道现在是“天才”太多?还是“庸才”太多?还是“蠢才”太多?但愿大家都是“天才”,也很可能确实是一种“模仿”天才,模仿也能成天才,很有“创造力”啊!

谢谢光临,祝您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