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过度宣传《十谢共产党》


不宜过度宣传《十谢共产党》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1年2月9日

2月9日,从新华网上看到“《十谢共产党》走红折射了什么?”的报道,也看到《十谢共产党》的歌词,歌词如下: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
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蓑草衣,现在毛料新时装;
四谢共产党,住房把你想,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
六谢共产党,照明把你想,以前照的桐油灯,现在电灯亮堂堂;
七谢共产党,上学把你想,以前一堆大老粗,现在两基一扫光;
八谢共产党,看病把你想,以前有病无钱医,现在医药能报账;
九谢共产党,致富把你想,以前种粮要上税,现在免税还补偿;
十谢共产党,养老把你想,以前抚儿来防老,现在丢心政府养,党的恩情永不忘,誓把忠心献给党,紧紧跟着党中央,幸福日子万年长!

看到上述报道和歌词,想到两种事:
一、本人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本人在清华、北大、浙大的总裁班,在海尔、海信、大庆油田、首都机场、上海铁路局里,以及在一些地方的党校里,讲授《精细管理工程》、《管理创新》、《企业文化》等课程的时候,都会结合“管理”,宣传毛泽东和共产党,尤其是会从创新的角度,讲授“三个代表”与“老三篇”之间的传承关系,普遍受到好评。
二、本人除了做培训外,也为一些企业提供企业文化的咨询服务,在企业文化咨询中,有时也要结合企业的要求和特点,为企业创作企业之歌;已为东莞天盛特种纸、安徽鑫龙电器、辽河油田总机械厂、中平能化易成新材料、长沙正忠科技等五家企业创作了各具特色的企业之歌。如何创作一首好的企业之歌,可在网上搜索“企业之歌刘先明”。

结合本人对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歌词创作的实践和认识,我认为《十谢共产党》不宜也不能在全国唱红,理由有三:
一、《十谢共产党》歌词中的“以前”不清晰,宜导致“共产党”和“国民党”不分:
“以前我们做牛马”中的“以前”,明显指的是国民党执政时的解放前。而“以前忍饥又挨饿”、“以前穿的蓑草衣”、“以前住的茅草屋”、“以前走的羊肠道”、“以前照的桐油灯”、“以前一堆大老粗”、“以前有病无钱医”、“以前种粮要上税”、“以前抚儿来防老”中的“以前”,有可能指的是国民党执政时的解放前,也有可能指的是共产党执政时的解放后,如果“二谢”——“十谢”里的“以前”不划清的话,就易导致“国民党”和“共产党”不分。

二、《十谢共产党》所说的“以前”和“现在”,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讲,“以前”好过“现在”:
在1949年——1986年这个时间段的“以前”,相当多的中国人都曾享受过住房不用钱、上大学不用钱、看病不用钱;如果要比的话,相当多的中国人“以前”的这三项内容,比“现在”的这三项内容,要好得多。

三、《十谢共产党》反映的只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的变化,不能代表全中国:
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龙凤村田家沟的农民现在“砖瓦新楼房”、“毛料新时装”、“电灯亮堂堂”,而其他地方的农民以前早就有了,另外,还有很多地区的农民仍然“住的茅草屋”、“走的羊肠道”、“照的桐油灯”。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的农民,通过比较“以前”和“现在”,唱响《十谢共产党》,无可非议,就像企业之歌一样,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之歌,他们唱出的是他们的心声。有关媒体不宜过度宣传,也不宜引导《十谢共产党》在全国唱红。

链接:
1、薄熙来常讲毛主席的哪些话?(作者:刘先明)
http://cq.people.com.cn/news/2009412/20090412093229.htm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党员的创新能力(作者:刘先明)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9777442.html
3、新华网:南方汇通棕纤维事业部创新开展党员活动(策划:刘先明)
http://www.guizhou.xinhua.org/2008htm/xwzx/2008-07/02/content_13702777.htm
4、刘先明维护国家形象和民生尊严的咨询案例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434005.aspx
5、《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小年开播意义大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92662.aspx
6、湖南正忠科技开展“情系井冈山,再攀新高峰”红色之旅活动(策划:刘先明)
http://www.jxta.gov.cn/tour-lydt/dsyw/jas/2010/06/39285.html

附、刘先明简介: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襄樊学院客座教授,苏州胥城大厦、书香连锁酒店等单位的企业文化顾问。湖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学术顾问。
2001年创立了“精细管理工程”、首创性提出了“岗位主人翁”的新概念; 2005年首创性提出了煤矿领导“捆绑式下井”的新观点。上海铁路局、九寨沟风景区等40多家单位借鉴了精细管理工程。2002年在天津、东莞两民营企业首创实践了“签约总裁”和“签约总经理”的咨询新方式。
曾为大庆油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海尔、海信、美的、红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0工厂、北京空军十总队、中船重工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储粮、中平能化集团易成新材料公司、胥城大厦、书香连锁酒店、辽河油田、中原油田、上海石化、吉林石化、天津石化、首都机场、上海铁路局、北京京煤集团、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大庆燃气、山东农行、吉林邮政、四川电力、深圳卫视、潍坊报业集团、潍坊地税局、新华联集团、中建三局、中铁四局、安徽交通投资集团、湖北路桥公司、内蒙古移动、北京贝尔、北京朗姿服装、上海医药、海南永青、安徽和威、锦州航星集团、黄山永佳集团、陕西北元化工集团、山东鲁西化工等百余家企业提供了企业文化、精细管理工程、文化营销、品牌推广、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服务。
曾被中国企业评价协会(隶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聘为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活动的评审工作专家;200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培训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大师;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行业百名功勋人物”;2009年被推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或建国60周年创新人物”;入围2010“创业中国年度十大创新人物”;2010年被授予“中国经济建设特殊贡献人物”荣誉称号;享有“红色咨询师”的雅称。
电话:13910823978;qq:275399245;msn:[email protected]: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