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保部内部,桥牌被冠之以“传统的低碳、具有环保特色的智力运动”之称。结果,参加桥牌比赛也就成了支持低碳、支持环保的象征。
2010的环境保护部桥牌双人赛,圣诞前刚结束,40余名牌友打了8轮,最终来自环境规划院、核安全中心等单位选手获得了优胜奖。
几天后,环境规划院又出了一手更闪烁的牌。
该机构对外宣布,今年10月完成2008年的全国环境经济核算,根据2004-2008连续5年的全国环境经济核算结果数据,尽管我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取得进展,但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增长,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压力日益增大,5年间的环境退化成本从5118.2亿元提高到8947.6亿元,增长74.8%;虚拟治理成本从2874.4亿元提高到5043.1亿元,增长75.4%。
足够让人遗忘,上一次披露环境污染代价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2006年披露2004年环境经济核算数据曾经掀起一波轰轰烈烈的“绿色GDP”争论潮。但后来悄然刹车,转入地下——最近今年环境规划院年年在测算,次次不公开。
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的绿色GDP聚集了外界的目光,但也让一些人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事实上,即使这次时隔多年之后重弹旧曲,环境规划院的姿态也透着踯躅。
比如,你会看到,披露的环境退化成本占GDP的比例仅为3%左右。但你相信吗?要真是这么一丁点,环境规划院还忙活啥劲啊,值得坚持几年不放弃吗?
事实上,环境规划院的新闻稿末尾也半遮半掩地说:“为了充分保证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在核算方法上不够成熟以及基础数据不具备的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项没有计算在内,目前的核算结果依然是不完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代价。”
你懂的,这是官话。翻译成普通人的普通话大致可以理解为,“我们知道我们算少了。但我们不敢算多,所以找了个理由。”
这种保守可以理解。其背后的担心,既有对于绿色GDP编制中吸引更多参与者与引领主导权的犹豫——此前国家统计局就有所质疑,也有预估甚或实际感受到的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的反弹。
环保部喜欢的桥牌比赛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俄国四人牌”的名字开始的。据说,最早有两家住在莱斯特郡的俄国移民——两家之间有一座必经的但有坍塌危险的旧桥,既想打牌又怕出事使得他们每天晚上轮流到对方家中去。而轮到过桥的那家人回来后总是发出如释重负的叹息,“唉呀,谢天谢地,明天晚上该转到他们的桥(牌)了”。据说,因此就有了桥牌这个名字。
从GDP转到绿色GDP同样是一座必经的却又危险的桥。不考虑环境影响,难以持续发展,此所谓“必经”;但过分考虑却会直接影响当前的经济发展,乃至进一步影响至就业等现实问题,此所谓“危险”。
这正是环境规划院如此的矛盾:既有数年不放弃的坚持,同时难得开口却又吞吞吐吐。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甚至在消息公开后三缄其口。
保守,在许多时候意味着稳健,但有时却是示人以弱。
披露的环境退化成本占GDP的比例仅为3%左右。把国家比做公司,这个数字就像高估了3%的利润。
假如这公司报表上的赢利低于3%,这种高估你还可以上纲上线称之为伪造利润,但是今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比增长49.4%,增速同比提高41.6%。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多提几次3%的问题,又能如何,反而更让人有理由相信先污染后治理完全是合算的买卖。
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背后的思想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假设环境的代价始终是个位数,而GDP和企业利润的增幅却是两位数,资本存量的增长简直是铁板钉钉,这样的发展路径不但没错,简直称得上是炼金术。
但真的是3%吗?
如我没记错,2004年的环境退化成本没把土壤污染考虑在其中。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今年披露的2008年环境退化成本同样也是这么处理的。
这只是低估的其中一种,对具体某个项目的忽略,这样的忽略绝对不会只是一个土壤污染,还有直接的比如健康,间接的比如食物。但比起压低某个项目的数字甚或整个忽略了,更严重的危害低估却是思路上的。
很多人知道凯恩斯经济学中有一条乘数-加速原理,其中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即为投资乘数。以公式表示为:K=△Y/△I ,而加速指的是投资增长与收入增长形成正向循环的过程。
我很怀疑环境污染实际上也存在着乘数-加速效应。
目前的环境退化成本计算上有点像企业核算中的重置成本。但实际上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企业重置资本品随时可以购买,即使买幢楼也花不了太多时间,遑论只是采购点电脑之类的。换句话说,后者是没有时间成本的。而前者却不然,即使有泼天的钱财洒下去,也不是克日之功。环境退化与恶化是有很大时间成本的。而在环境改善之前,各种不利影响还会相互加强,比如糟糕的环境带来糟糕的食物使健康进一步受威胁,就像投资增量带来的更大收入增量一样,尤其是在时间成本的叠加下,当△I代表的环境恶化增量产生之后,意味着真实GDP或绿色GDP或可持续收入需要更大程度的扣减。
目前披露数据的可能低估或许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但它就像桥牌中的定约一样,叫得低了未必是对的。把问题人为地说小了,也很有可能真被定性成小问题。而更尴尬的局面是,假如牌桌上的牌友就此笑喊:“这破桥牌有啥可打的,打的那么小,咱们扎金花,要不斗地主。”
绿色GDP的桥牌局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