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磨血
前段时间,我曾经在《遥控品牌生命力的魔棒》一文中对文化与品牌的道法关系进行论述,以棒喝那些功利导向的“表面品牌”建设拥趸,呼吁大家从端正团队价值观人生观角度认识品牌建设问题,而不要急功近利患得患失虚假浮夸。今天我要谈谈品牌革命的伪和品牌磨血的真。
最近随着品牌中国策划的《品牌革命》一书出版,“品牌革命”这一词汇借助第四届品牌中国节而为媒体津津乐道。不过在我看来:所谓品牌革命,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噱头。
品牌一旦和革命结合,其生下来的儿子应该不会是龙种。轰轰烈烈的革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中国近代革命风起云涌,而今思来构建者少鸡毛者多。革命之不可行可见一斑。与革命这样暴戾的词汇相比,我更倾向于用磨血二字。
我不妨先讲讲磨血二字的出处:
上个世纪初,长沙明德学校开办,校长叫胡元倓。胡校长主张教育救国,故请著名革命党人黄兴来校任教。胡先生对黄兴说过这样一段话:“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与其说中国品牌建设正道是流血革命之路,不如说是磨血建设之道。
所谓品牌,先有品后有牌,继而牌为碑为丰碑。中国大量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管理者妄图建设空中楼阁,无品也想建碑立碑,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中国之所以是品牌小国,中国人在世界上是“廉价打工仔”的地位,就是因为中国诸多产品有牌无品:
滋补佳品的木耳沾满了硫酸铜;银耳、蜜枣里竟含有硫磺;喷香的火锅熬着福尔马林;
咸鸭蛋或者是辣椒酱搅和有苏丹红;大米有石蜡、火腿有敌敌畏!……——这样的中国制造如何能赢得信赖,无良商人焉能有品有格有品牌?!
咸鸭蛋或者是辣椒酱搅和有苏丹红;大米有石蜡、火腿有敌敌畏!……——这样的中国制造如何能赢得信赖,无良商人焉能有品有格有品牌?!
我前段时间胡诌了一个对联,上联:止尿喝三鹿 下联:丰胸饮圣元。对于三鹿和圣元之管理者,我惟有悲愤,其管理者虽枪毙之不能后快也。后来这个对联在网上被人加了一个绝妙横批:霸王绝顶,并放上了成龙令人绝倒的光头。这幅对联在网上广为流传,莫大悲哀以此为甚。这样的中国制造谁敢相信?企业自律、行业自律、国家监管的缺位,让诸多中国品牌只能在狗屎堆里自怨自艾。
古史镜鉴:有一次穆宗皇帝问柳公权如何将书法写好,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做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品牌的魂灵是品,而品的背后则是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问题。在企业品牌建设的漫漫征途上,破“质量关”、“技术关”、“市场关”、“体制关”、“传播关”是中国企业家必须直面以对的课题。而作为根基的则是“文化关”。惟有通过文化建设树立起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金钱的态度,一个企业才能正道远行。如果良心坏了,那么何谈品牌呢?
在过去30年里,若干中国企业舍本逐末、买椟还珠,那些充满革命热情的企业,那些有着流氓无产阶级习性的企业,那些以邻为壑无视规则的企业,都灰溜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这样的企业似乎前仆后继接踵而来,这是中国企业界的悲哀。
诗人原野曾经愤怒的吼喊悲鸣:
一大批人的血管里物欲横流,
一大批人的血管里钱欲横流,
它们睁着绿光鬼火的眼睛,
无声无息地残食着人民的生命,
而毫无惧色地还站在那里踌躇满志,
一大批人的血管里钱欲横流,
它们睁着绿光鬼火的眼睛,
无声无息地残食着人民的生命,
而毫无惧色地还站在那里踌躇满志,
奉劝那些踌躇满志的小业主大业主们:风物长宜放眼观,品牌建设磨血建。企业问题要十年甚至三十年的看,把自己和企业的成功建立在朴实无华的生活常态上来,激情化作平淡乃至冷漠,然后则有品牌之成。企业如人,那些广告包装出来的“时代秀人”,他们的名字比他们的肉体腐烂的更快。
杲占强:文化咨询中心总经理,管理咨询与培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