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是一座千年文化古城,在唐宋时期曾经盛极一时。在唐代,岭南出了两位宰相,一位是曲江的张九龄,另一位就是连州的刘瞻。刘瞻的父亲刘景,则是大文学家刘禹锡的学生,也是唐代连州第一个进士。在宋代,连州更有“科第甲通省”之盛誉。北宋时广东中进士者127人,连州就占了43人。自古以来,连州不仅文风昌盛,其山水也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连州燕喜园内有明代进士游朴的一幅对联,上联是“吏部文章高北斗”,高度评价韩愈的《燕喜亭记》(韩愈官至吏部侍郎,后人称“韩吏部”);下联是“连州水石冠南陬”(读zōu,本义为“山的角落”,此处指岭南),盛赞连州的奇山秀水。
然而,连州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明清以降却出现了严重衰退。到了近现代,连州虽因抗战时期广东省府数次迁入而呈现“小广州”的短暂繁荣,但其城市文化之“精气神”则远未能真正得以恢复。岁末年初,当我漫步在连州的骑楼古街,回望拥有1500年沧桑历史的慧光古塔,我在想,在连州失落久远的文化辉煌之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文化精神和古风遗韵,值得我们在今天去探索和追寻?在交通环境改善之后,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深度开发和全面展现连州的历史文化和奇山秀水,使连州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带着这些思考和问题,我在不久前与连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戚华海华海先生做了深入交流。交流中我发现,戚华海部长不仅是一个分管意识形态的党政官员,更是一位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艺术素养很高的文化人,在城市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方面富有创见。现将我跟戚华海部长三次长谈的部分内容以对话录形式发布,以期对国内其他城市的旅游文化发展有所启迪。
一、连州山水之美,符合中国古典审美情趣
戚华海:“楚粤千年古城,岭南山水画廊”,这是我们提炼的连州城市形象广告语。连州这个地方,既是楚又是粤,既有岭南文化,又有荆楚文化。这不光是地域相接,也是文化交融,是历史事实。荆楚文化对连州的诗文表现,对日常生活、建筑、饮食和语言都有影响。在广东最有“湘味”的地方就是连州了。连州是千年古城,这是无异议的。连州山水很美,古人称“连州水石冠南陬”。关于连州,韩愈说“吾州山水名天下”,刘禹锡说“剡溪若问连州事,惟有青山画不如”。我们提“岭南山水画廊”,符合中国古典审美情趣。
郑泽国:古典审美情趣,这个概括很好。广州电视台最近开播了一档《快乐旅游》栏目,每天晚上在新闻频道黄金时间9:15播出。我跟栏目总监李晓东先生正在商量,看看能不能在片头里面放上连州山水,放上湟川三峡,用水墨画表现出来。
戚华海:连州山水,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山奇水秀”。连州的山,不高不险,不像北方,但是奇特,有许多钟乳石,造型各异,“横看成岭侧成峰”,景随峰转,又有一弯碧水,所以就是一幅幅山水画。加上岭南文化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这是我们的特色。
郑泽国:连州文化和瑶族风情,有一种遥远感和神秘感。比如这里有一种蛮语,据说很多连州本地人也听不懂。
戚华海:这里十里不同言。是全国语言最丰富的地方,大约有二十六七种,比如有白话、四会话,客家话,东陂话,湖南话,还有蛮语,本地星子话。城里城外,古村乡镇,语言都不同。主要是因为人口结构复杂。汉唐时期,连州有些像特区,从外面来的都要先落脚连州,然后再去到别的地方。唐宋时期,连州是最富的。连州历来有流人现象,是官员流放地。
郑泽国:韩愈和刘禹锡都在连州做过官,他们两个谁对连州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戚华海:刘禹锡。刘禹锡官至三品,两度被贬来连州,但是官职未变。他在连州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他来了以后,建书院,兴教育,文风大兴。几年之后,他的学生刘景就中了进士。刘禹锡对当地瑶族文化也很重视。他还通中医,经常给人治病。
韩愈对连州的影响虽不及刘禹锡,但他来过连州很多次。他在做阳山县令期间,另一个文学家王仲舒从京城贬任连州司户,韩愈跟他关系很好,因此常来连州游玩,写了不少诗文,比如《燕喜亭记》。其实,唐代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来连州游历过,比如盛唐文学家元结,游历连州之后还修筑了海阳湖。后来,刘禹锡写了一首诗赞美海阳湖:“会吾郡以山水冠世,海阳又以奇甲一州”。
二、湟川是母亲河,湟川文化是咽喉文化
郑泽国:湟川是连州的母亲河吗?
戚华海:是的。湟川是湖南和岭南之间的咽喉水道,古时候进入连州一是陆路,走古道,二是走水路,就是湟川。湟川最美的一段就是湟川三峡。
郑泽国:要宣传连州,最好的表达是文化和山水,我们应抓住哪几个节点呢?
戚华海:首先是历史文化。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唐宋时期,刘禹锡、韩愈等大文豪对连州的影响,通过梳理历史人物及其文化遗存,凸显连州的千年文脉和文化肌理;第二是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两度迁来连州,广府文化对连州的影响,包括政治、建筑、语言、教育、饮食等多方面。其次是连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过山瑶。另外,自然山水,主要突出湟川文化。连州的山虽然形貌不复杂,但是有钟乳石,奇异美观。瑶安也有雄奇高峻的山,天光山也是百里画廊,非常荒野的风光,原生态的。我们还有道教惟一以“福山”命名的第四十九福地。虽非名山大川,但是跟自然结合得非常好。
郑泽国:连州的过山瑶和广东其它地方比如乳源必背瑶寨的过山瑶有什么不同?
戚华海:连州的过山瑶,主要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祭祀文化。我们上次聊到的神人同乐,它不光是对神的崇拜;二是歌舞节目。我们有原汁原味、心手相传的少数民族传统节目,比如布袋木狮舞、古村落民俗活动抬大神、水上人家的咸水歌等等。
郑泽国:说连州,自然就要提湟川文化,但是湟川文化究竟应该怎么去定义阐释?
戚华海:我理解的湟川文化,一是咽喉文化。我们每个人的声音,首先是从咽喉发出的。中原文化进入岭南,儒家文化渗透岭南,我认为最早发声是从连州;二是本土独特的地域文化。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辐射,各种文化比如湘文化与当地少数文化交融,呈现了连州文化的多样性。从历史上来看,这里是被交通边缘化了的地方,这里的文化是被大众遗忘了的文化。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新发现和寻找失落的文化辉煌,努力振兴湟川文化,并且赋予湟川文化新的价值内涵。
郑泽国:关键是通过寻找失落的辉煌,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人们的历史荣耀感和文化自豪感,这样才能重塑连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精神气质。
戚华海: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连州文化最重要的是一个“连”字。这里的文化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相连相融合的。连州文化不是纯粹的,有其复杂性和过渡性。
三、解读刘禹锡精神,君子以自强不息
戚华海:刘禹锡这个人不简单,我们称他为“诗豪”。他不光是个诗人,他官至三品,是个大官,是改革的能臣。他两度被贬,但是他写“前度刘郎今又来”,骨子里有一种中国大多数文人没有的精神,生命力非常强劲。他被贬了,没有落魄,而是非常乐观,换个地方照样好好活。
郑泽国:没有落魄文人的凄凄惨惨悲悲切切。
戚华海:一般文人,即便是诗仙李白,也无非就是求仙访道。诗圣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够凄惨的。但是,刘禹锡不一样,他没有文人的病态。
郑泽国:落难不落志。
戚华海:他有一股子浩然正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首先是人,是个大男人,非常强健。还有他和柳宗元也不仅是诗文唱和,他甚至自己给朝廷上书要替柳宗元去流放,让柳宗元来稍微好点的地方。自古文人相轻,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真是中国文人的千古佳话。
郑泽国:这是文人情怀,是一种文化精神,也是刘禹锡独有的个性气质。
戚华海:你看刘禹锡,他写《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甚至觉得,刘禹锡发出了中国文化最强音。天下己任,苍生为念,从来不坠青云之志。
郑泽国:刘禹锡的诗词里面,有一种特有的精气神,这是我们要传承的。
戚华海:是的,刘禹锡的精神有大量诗文为证:“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么豪迈。我们今年要召开刘禹锡学术研讨会,经费已经落实了。我们要找出连州山水、连州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找回一种精神,找出当年人们是怎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找出那种原初的东西,原初的强健和冲动,找回东方文化。
四、青山绿水共为邻,集中展示原生态文化
戚华海:连州地处山区,民俗民间文化如果不跟旅游结合,就是自娱自乐。如果结合得好,就可以既起到保护、恢复和传承的作用,又能跟城市旅游发展相得益彰。青山绿水和原生态文化,才是都市人最向往的。
郑泽国:是的,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戚华海:现代人的生活离原生态文化越来越远。我们正在连州龙潭生态旅游区内打造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园,就是想把它做成一个平台,集中展示连州的原生态文化。那些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风情,散落在大山深处,养在深闺人未识,游客进去不容易。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把零散的文化资源相对集中,把连州的“一园两点”连起来。两个点是三水和瑶安,这两个瑶族乡的“舞马鹿”和“布袋木狮舞”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狮舞”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道具舞蹈。还有那些快失传的民俗表演比如高台长鼓舞,我们都要把它们恢复出来,这个元宵节就可以演出。
郑泽国:应该把这些濒临失传的民俗节目抢救出来,在连州地下河景区和龙潭生态旅游区内加以艺术再现。这样既能使游客领略到连州的少数民族风情,又能让这些民间艺术在跟旅游结合过程中实现市场价值,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五、倡导生态旅游,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戚华海:连州在每年6月6号和7号,有个神老节,先是祭拜神,然后把神抬到河里去洗,叫洗神,最后是与神在水里游戏,人神同乐。
郑泽国:这个非常有意思,很有仪式感,我们的游客可以参与,让大家把幸福带回去。
戚华海:是啊,这个神老节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是绝对无法想象的,看了以后非常感动。
郑泽国:这是宗教祭拜,但不是板着面孔的。很生动活泼,又不同于泼水节。与神同乐,有参与性。
戚华海:连州的过山瑶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他们内心有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神灵。
郑泽国:敬畏生命。
戚华海:对,敬畏自然之神。
郑泽国:美学大师宗白华说:自然无往而不美。
戚华海:这个神老节,它不是把神与人隔开,人就是神,神就是人,某种程度上非常前卫。它不是后现代的前卫,后现代是消解,这是回归。
郑泽国:就是天人合一,精神原生态。
戚华海:回到原点,回到原初。现代人一方面被工具控制,被电脑电话控制,另一方面又觉得人可以控制一切,可以满足一切欲望。这样,我们就离自然越来越远,精神支离破碎。人怎么能没有敬畏呢?没有敬畏,就会毁坏一切,破坏一切。直到有一天,失去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切最基本的,阳光空气水,才知道对大自然欠债太多。我们现在谈旅游,就是要倡导生态旅游。不要仅仅满足感官欲望,要真正回归自然。否则,人来了,自然就被破坏了。旅游的观念要更新,更要引导。
郑泽国:有新的观念,才能做出好的生态旅游产品。
戚华海:人神同乐,可以这样生活,这样简单,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的生活。在城市被形式所累,所以人们才向往自然。我们现在要倡导的是新的消费观,生态旅游。
郑泽国:这不仅是旅游创新,也是文化创新。生态旅游有了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才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戚华海:有时间我们去山里看看。连州的大山里有一种红豆杉,就是我们说的“红豆生南国”里的红豆,山里人将他们做成红豆酒,喝了长寿。连州还有中国独一无二的一种竹子,一根竹子有黄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叶子,在瑶安一带,叫汗青竹。
郑泽国:这个名字挺好,“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品牌想象空间。
戚华海:瑶族人还有一绝,漫山遍野的竹林,他们仅凭直觉就可以判断哪里可以挖出冬笋。
郑泽国:他们离自然近。
戚华海:自然中有许多奥妙,冬笋是长不出竹子的,烂在地里作肥料,可以让城里人来看来挖。
郑泽国:创新无极限。
戚华海:连州还有原始次森林,有许多藤类,蕨类。比如连州的福山,是道教第四十九福地,山上有700多年树龄的老树。当地人,包括文革时期的红卫兵,都不敢砍,因为有一种禁忌文化,这样倒把生态保护了。
郑泽国:对自然敬畏,才有禁忌。
戚华海:福山吸引我去思考,什么是人类真正的生活,生态旅游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现在全球生态危机,其实是我们精神危机。就像是破碎的艺术,镜子摔碎了,从碎片里看到的都是更加破碎的艺术,也就更没有出路。现代人容易说不,我们要说是。要回到原点,回到人类出发的地方。把人与自然对立,完全是走错了路。人怎么对自然,就怎么对同类,对人类自己。山河坏了,社会就坏了。
郑泽国: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草木有生命。懂得保护自然,保护弱小动物,才会有爱心。过去广东人爱吃野生动物,现在很多人出国回来之后,都改掉这个习惯了。我上次去一个温泉度假村,看到景区内挂个牌子,上面写着“野生水鸭208元/只”、“斑鸠38元/只”,我就跟他们讲,如果你景区内的水面上到处游的是野生水鸭,游客每天早晨被斑鸠的叫声吵醒,你这个温泉度假村就有了核心竞争力。要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必须改变观念。
对话连州市委宣传部长戚华海——连州文化和生态旅游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