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1 年2 月23 日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旦张江”)签订了创新药物研发战略合作协议。
为促进上海医药研发转型,丰富研发产品线,提升公司创新药物研发实力和盈利水平,上海医药决定在未来6 年内合计出资约1.8 亿元与复旦张江合作就四个在研药品项目进行研发。
公司此次与复旦张江合作的四个品种全部聚焦专科用药品种:其中抗肿瘤药物三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一个。包括:肿瘤光动力治疗药物多替泊芬(09年获得临床批件),长春新碱脂质体注射液LVCR(首仿药,已获得临床批件),重组人淋巴毒素α衍生物LT(即将进入二期A)以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骨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的生物技术药物高亲和力Etanercept(TNFR2-Fc 融合蛋白,拟在2011 年5月申报临床批件)。
此次合作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整合社会资源的开放式研发平台,具体合作方式为:
(1)上海医药分6年支付1.8亿研发费用(占这四个品种全部研发费用的80%);
(2)新药证书共同所有、收益各半;
(3)成立管理委员会,双方各派3名代表。
日前,一位参与“十二五”医药产业专项规划(下称“专项规划”)的专家组成员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在正在制定的专项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5年内,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外向型医药企业,以及国内规模化普药生产企业将从中获益。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市场消费总额快速上升,从全球第9大药品消费国上升到第3位,而在“十二五”期间,药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2大医药市场。
在消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家在新药创制领域不断提高的资金投入,也正在显效。
“十一五”期间,中央、地方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领域投入的资金超过200亿。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提出,使我国研发平台、研发基础条件、企业研发能力的培育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述专家组成员表示,如此巨大的投入使得一批“十五”期间开始研发的自主创新药,在“十一五”已经逐渐成熟,这些研发努力将在“十二五”期间陆续结果。这意味着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具有一批自主创新药物。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上市的自主创新药物,可能超过20个以上。”该成员透露,创新能力建设是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强国迈出的重要一步。
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根据目前获得的信息,“十二五”期间,仅中央投资在医药重大专项方面的资金就将增长到200亿。
如果按照中央、地方1:1投入计算,未来五年用于重大专项方面的总投入或将增长到400亿。
专项规划把生物医药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十二五”医药产业的重点,要求追踪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占领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制高点。
李磊认为,受专项规划的影响,国内三类医药企业将因此受益。首先,具有创新研究基础和产品的企业将会在未来5年快速发展。其次,具有外向型特点的企业,特别是从原料到制剂的化学药品升级,能够快速将国外品种引进国内,或者化学制剂能够实现国际销售的企业。此外,规模较大、产业基础好的大型普药企业也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