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办”是作风不是办公室


王攀

山东济宁曲阜市政府设立一个机构,挂牌“马上就办办公室”,济宁市委宣传部相关人士表示:“马上就办办公室”是为了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2月23日齐鲁网)

“马上就办办公室”不是新鲜事,在改革开放初期,南方一些地方政府就曾设置过这样的部门,名字叫“立即办”什么的等等。之所以设立这样的机构,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突破的制度上的条条框框太多,一些职能部门无法很好地把握尺度,干脆集中到一个机构,既是打破条条框框,也是提高行政效率。

再往前看,把视野放开点,也有类似机构。1918年,苏维埃政权刚刚诞生,有一个部门叫“不管部”,凡是突然冒出来、又找不到人负责的,一律归“不管部”,结果,“不管部”一度成为最繁忙的部门。其实就是现在,我们一些地方的职能部门,比如有城市的执法部门还保留着“立即办”这样的机构。

所以,没有必要对“马上就办办公室”大惊小怪。但为什么济宁的“马上就办办公室”会成为新闻,而且还引发广泛的议论呢?一是因为济宁“马上就办办公室”的设置更多是从办事效率的角度考虑,“是为了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而不是对制度落后实践的特设;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办事低效、执行不力的现状还非常普遍,以至于人们一看到“马上就办办公室”立刻在心里产生共鸣,其实是借别人的酒浇自己的块垒。

“马上就办办公室”有没有必要?在制度还不健全的时候有必要,但制度捋顺之后,仍保留“马上就办办公室”就显得多余。因为按照制度,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面对老百姓所需办理的事项,都理所应当地“马上就办”。而只要每个部门都做到“马上就办”,也就没有必要设立“马上就办办公室”了。事实上,面对“马上就办办公室”,老百姓也搞不清楚这个机构都涵盖了哪些事项。而当“马上就办办公室”成为一个协调、收转的中转站,事情最后还得交由职能部门解决时,它不过是增加了办事环节,与“马上就办”背道而驰。

按照济宁官方的透露,“马上就办办公室”的设立是“效能济宁”的一部分,换句话说,“马上就办办公室”更多是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而非其他目的。由此,人们以此表达对机关办事低效的不满,也在所难免了。

既然不是像改革开放初期南方一些地方为了突破制度条条框框而设立的特殊机构,也不是像苏维埃政权刚刚诞生之时找不到人和部门负责的“不管部”,那么济宁的这些“马上就办办公室”就应该充分发挥其效能意义。一方面将那些在职能部门久办不决的事项收归己有,真正对前来办事的老百姓做到“马上就办”,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的职能部门给予警告和督促,成为机关效能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否则,“马上就办办公室”就会怪怪的。

http://news.163.com/11/0223/10/6TIQIELF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