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大的考验:粮食安全


 

2011年最大的考验:粮食安全

 

昨天的《经济参考报》有一篇报道:《国际粮价高涨粮食安全面临考验》,这篇报道提出专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粮食危机的发生从来不是因为粮食的绝对数量出了问题,而是粮食流通和收入分配出了问题。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应该发挥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用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粮食生产流通的参与者以有效的方式生产出粮食并分配到消费者手中。”

这篇报道主要说了这个几个问题:“波动——粮价上涨引发担忧”;“考验——粮食安全须防流通出问题”;“应对——发挥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

说实在话,我根本就没看懂这位专家的观点,尽管我也非常认同“粮食流通和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但现在是在讲粮食安全,是说全世界已经面临的是总共给小于总需求,市场即便再是万能,“无形的手”也生产不出粮食来;况且粮食短缺并不是市场原因——更多的极端气候变化所导致的。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面对的是粮食安全,是粮食总供给不足所形成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国内粮食供给充足,即便国际上出现粮食危机,中国并不要惊慌,中国粮价不但稳定,而且农民还可以收益。

这需要回顾过去的一些事情。2003年的时候中国粮食生产出现最低潮,此前国际粮价总是低于国内,于是国内出现一些论调:“种粮不如买粮”。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观点,确定中国必须要有独立的粮食自足体系。

2008年的时候李昌平说:“粮价必有‘八月革命’或‘十月革命’”,而我说:“李昌平的‘惊险一跳’为什错了?”我不是神仙,我是在李昌平之前看到国家气象局对这一年的气象评估,虽然这一年也是受灾严重,但是局部性灾害并不影响全局丰收。

最有意思的是那一年,原本印度计划大举向中国出口粮食和大豆的计划最终落空了。实际上国际上也已经预测到那年中国农业丰收,这样李昌平预言的:“8月和10月的‘惊险一跳’”也就未能出现。

局部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全局影响并不是很大,这种灾害年年会有,去年西南的大旱与水灾也是一样的问题,但是当粮食主产区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的话这个问题从根本上不一样了。

今天人民网说:今年我国中东部出现的旱情有6个特点:一是受旱区域集中,与冬麦区重叠。河南、山东、安徽、江苏4省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75%,因旱人畜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晋、冀、鲁、豫、甘、内蒙古等6省区。二是南部旱情缓和,北部旱情趋重。旱区南部因全力抗旱浇灌和近期降水旱情缓和,旱区北部近期降水少、气温低、大规模春灌尚未开始,旱情趋重。三是人饮困难增加,解困难度较大。由于抗旱水源持续消耗,降水未产生径流,人饮解困难度越来越大。四是望天田数量大,抗旱浇灌困难。当前23%的受旱麦田无灌溉条件,抗旱浇灌困难大、成本高。五是气温快速回升,土壤失墒加剧。若浇灌不及时,当前的气象干旱极有可能转变为农业干旱。六是春耕春播在即,用水需求急增。若后期无大范围有效降水,抗旱形势将更加严峻。

这就关系到中东部的粮食主产区,能够得到及时灌溉的农田不是问题,但不能得到灌溉,或者灌溉不足,减产是必然的。此外一般规律大旱之后又会出现大涝,全国农业生产形势很难判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的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极端气候形成的大幅减产必然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供应不足是主要矛盾,仅仅通过“粮食流通和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

这篇报道说全球粮食供应偏紧, 2010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进口美国农产品最多的国家,进口额达到175亿美元,占美国去年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5.1%。并且说中国粮食自给率必须保证在95%以上。这就给中国粮食安全蒙上更大的阴影。

专家说“粮食流通和收入分配是关键的依据中国国内储备高达40%,因此就显现出流通和分配的重要性。

我的看法不然,大家都知道前年开始的“蒜你狠”,现在的大蒜价格已足以让“蒜你狠”吃了大亏,因为去年主产区的收购价高达5元多1斤,而现在市场批发也就是6元多,扣除损耗仓储之后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一目了然。葱姜的价格更明显,昨天我看到本地的大葱只是5角钱一斤,你说农民啥滋味?

“无形的手”,过分夸大市场作用是经济学家们搞出来的,“蒜你狠”的总导演就是市场万能的经济学家推动的。现在农民囤粮有风险,因为万一今年气候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糟糕,囤粮的农民和“蒜你狠”一样倒霉。许多蒜农也加入“蒜你狠”的行列,错过了好行情,结果还赔了。

与其说我们现在大谈粮食安全的“粮食流通和收入分配,不如多思考一下如何增加供给更现实,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紧迫,解决水利建设中的众多问题更现实,不要以为95%的自足能力就是安全的,一旦世界粮价变得疯狂,中国要从中获取5%也是不安全。

现在适度提高粮价的最佳时机,但政策的导向要做得比较彻底,要让种粮,售粮的农民得到最大的实惠,而不是让中间环节,粮食企业拿了大头。更不能让农民是利益的旁观者。

“粮食安全”说到底,第一位的问题是供给,供给不出问题,粮食安全就不会有大问题。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