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正定县东平乐村两名11岁的女孩到污水坑玩耍,冰面塌陷吞噬了其中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及过路的村民张岐山下水营救,最初落水的孩子获救,但一老一少却没能上来。近千人6个小时合力营救,最终将救人者尸体寻到。
古城正定,再现了与英雄王德恒27年前在沉绿湖畔救人的相似一幕:千余人涌到出事地点,想尽办法救人,焦虑、担忧和泪水,从岸边洒向冰冷的水面……这几乎就是这座城市当年沉绿湖救人场景一幕的重演。
人们不忍再回想,昨日下午,张岐山和落水的孩子如何在冰水中挣扎,那些参与救人者焦急的目光、肃穆的表情和忙碌的身影,依然让我们伤痛并在悲戚中感动。这座城市的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被震撼,对这种感动,我们似乎已有些陌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目睹过正义行为被冷漠伤害——有人面对落水者无动于衷,有人在救人前讨价还价,小偷可以公然行窃而不必担心周围有人一声断喝,抢劫者可以放心逃脱而不必担心路人拔刀相助……一些人在逐渐丢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同时,却没有放弃对热闹的围观,英勇搏斗歹徒的勇士往往悲哀地发现:他只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实,我们不必悲观,因为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危难时刻有张岐山这样的英雄在,有类似正定东平乐村这样的救人英雄集体在。我们犹记得1982年7月11日,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救掉入粪池的老农而英勇献身;作为石家庄人,我们对1984年2月15日王德恒沉绿湖救人记忆犹新;我们还记得2002年12月17日那难忘的一幕:为营救在呼和浩特青城公园落入冰窟的小学生,内蒙古大学农学院24名大学生挺身而出,结果三名青年学生牺牲;我们还记得,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的15名大学生跳入江水救人,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三名大学生遇难……
只用好人、英雄等词汇形容张岐山未免稍显粗糙,他的行为既是普通人的道德意识的本能反应,又是对社会功利一面的无声反对。他让这个社会开始重新审视正义观和道德价值观。这是对他一个人的定义,而潜水救人的刘声龙、毫不犹豫让出麦田的村民和诸多参与救援的人,都在这一时刻把我们社会中的功利和冷漠踩在脚下,水落石出的不仅是公共精神,还是我们社会最核心价值谱系的集体彰显。
张岐山走了,人们痛心。但是他用他的离去换来一种城市灵魂的回归,这又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欣慰。
英雄,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