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力度加大重点突出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记者: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21号)。请问,今年为什么要继续出台这方面的文件?

  卢一峰: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渠道。2010年,仅从纳税口径统计,我市工业企业上缴税收13.1亿元,占全市国地税总收入的40.6%,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年缴纳税收12.3亿元,占工业企业上缴税收的九成以上。在2010年度的政府特别奖、市级“百虎”企业与“成长型”企业、市级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对象等各类奖项中,工业企业占据了半壁以上的江山。我市“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要实现“加快崛起”,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是全市经济工作的关键。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政府第九次全会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坚持兴工强市和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所以,为加大对工业经济特别是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出台了2011年度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2008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出台工业经济专项政策,总的来看,财政资金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政策进一步完善,助推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记者:在加大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方面,今年与去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卢一峰:相比于去年,今年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市财政安排的专项奖励资金由3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增长66.67%;为鼓励企业加快项目投入,技改设备奖励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到2个百分点。二是奖励扶持范围进一步扩大。将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境外营销机构纳入奖励扶持范围。对节电竞赛活动的奖励范围由前10名扩大为前15名。三是导向更加科学。为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成功开发新产品的,奖励幅度提高一倍。新增出口创新项目、创新战略联盟、安全生产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等内容的奖励。此外,为适应我市发展“4334”工业体系的新要求,对部分原“六六”产业内容项目进行了微调。

  记者:新增的举措,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卢一峰:2011年工业经济政策的修订完善出台,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实施“大项目突破年”的需要。要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就应进一步加强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快项目建设,以工业大投入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二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鼓励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太阳能、磁性电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4个重点产业,推动企业开展节能降耗,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加大对自主创新能力、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全市工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记者:这次出台的政策意见,会对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卢一峰:这次出台的政策意见,是在连续多年政策扶持基础上的完善提升,将进一步激发全市企业创业创新的激情,进一步营造全市上下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的大投入大发展。——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