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经常出去转转,就不难发现,随着国力的增大,国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世界各个角落。外国人对我们的形象认知,可跟《环球》和《参考》上写的大相径庭。
实话实说,咱们有些国人的表现,差强人意。
记得十多年前的香港,人行道红灯亮时,即便没有车,也没有人闯过去,大家安静的等待绿灯亮起。商店收银如有排队,队伍都自动闪在墙角,队头一人离收银台往往两米开外,以便交钱的人不受打扰。地铁、大厦的自动扶梯,左侧永远是空的,人人都自觉站在右侧,让有急事的人从左侧先走。飞机登机,带小孩子的乘客自然会被优先让行。
今天的香港,这一切都是浮云,出租车司机都敢不系安全带了。
温哥华也是,开车乱并线的,不用看都知道是哪里来的。
同文同种,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这个问题,绝对不能简单地用素质低下,或者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蒙蔽过去。事实上,应该是大环境,造成了人心向恶你争我夺,没有安全感而先下手为强的丛林法则,并逐渐成了一部分人的习惯和本能。本来应该倡导的公民社会、公民教育、公民权力,由于某种原因,被故意疏忽了,取而代之的,是前三十年的阶级斗争和后三十年的金钱万能。
没有灵魂和信仰的大国,无论多么富有,都称不了超级大国,因为缺了“伟大”这个定语。
如今的中国,再次走到了发展的节点上,物质上,我们世界第二,物价上,我们世界第一,人品上,我们快成倒数第一了。放大的国民就是国家,国家的形象在邻国中是“恶邻”,避之唯恐不及。老祖宗都知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弄到今天,却搞成这样的形象。关起门来,《环球》之流成天意淫,完全不知道检讨邻居跟着美国跑其实不完全是因为美国强大,更因为人心向善。
中央是否敢于真的提升公民社会的素质,使人民知礼节,知尊严,知权力,可能是下一个三十年,中国改革的重点,硬件好了,“公民社会”代替不了“愚民社会”,民族复兴将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