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是一门艺术(定性)——这是天生的,不是后天想学就能够学到的,由于它的应用性很强。
2.管理是一门科学(定量)——关键是看它是否以数学为基础。
(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用科学代替经验(创造定额管理)
在泰勒之前,监督反监督很激烈,劳资之间矛盾尖锐。
要让工人把劳动变成自觉的劳动,一个绝招就是定额。
集体劳动重要的是协调与合作。
分工产生效率,但分工不能过细,过细反而会使效率下降。
尽可能培养企业内部员工——以成就感和事业心为激励手段
人有好坏之分,但是由制度衡量的。好制度就是要让好人心情舒畅,坏人不敢做坏事。
(2)“流水线”之父——福特
他认为不能由人来管理人,人之间毕竟有感情;应该由机器和制度来管理人,由流水线上的不同岗位来管理人,上班打卡就是由福特开始的,他的管理法导致职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
在机器和制度面前管理人,人人是平等的。
对福特的批评:流水线作业把人变成了机器,工作变得没有乐趣。
(3)一般管理之父——法约尔认为: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劳动和活动,有协作,有分工,就存在一个管理的问题。
法约尔认为,要管理好企业,要遵循十四大原则:
⑴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
⑵职责与权利的均衡——企业里必须有职权与职责对等的关系,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都是干不好的。
⑶企业里要建立纪律——有一种权威,一种服从。
⑷企业里要有统一的指挥——形成单一命令制:企业里任何人只能接受来自一个人的命令。
⑸企业要有统一的领导——一个目标下只能有一个领导。
(6)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企业利益高于一切。
⑺企业要创造一种公平——对下级要和气。
⑻报酬要合理。
⑼建立一个完善的等级链——形成一个信息的传递渠道。
⑽企业里要建立秩序——人、财、物、信息、时间、位置等都要恰当。
⑾人员要稳定——人员的高流动率必然导致经营的低效率。
⑿企业里要集中——下级参与决策程序。
⒀提倡首创精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度和文化有一种巨大的仿效作用,我们国家目前是英雄流血还流泪。
⒁团队精神——团结合作。
(4)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之父
劳动动作影响到效率,对劳动者有细微的观察。
(5)梅约——行为科学之父
在美国的霍桑地区做了一个著名的“霍桑试验”:两组人做同一件事情,对其中一组拼命地给予物质刺激,对另一组不加钱,而是改变其工作环境,灯光、颜色、音乐、工作服装、空气流动等等。三个月下来,两个组劳动的效率是一样的。说明人不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不仅仅是为了钱而工作。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还有精神上的追求。
在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研究行为。颜色对人劳动的影响是强烈的,长期在粉红色环境中工作,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杀欲望。日本银行都是古色古香的,因为存钱的人都是保守的人;而证券业人就穿颜色强烈的衣服,让人刺激。
梅约首次发现金钱不是万能的。
管理的历史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