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李光斗
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员首先要有品牌意识,就象为企业打造品牌一样,从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满意度等方面构筑自己的品牌综合价值。
价值中国: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您认为处于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该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
李光斗:有夹缝就会有机会。品牌营销不在一朝一夕,是长久的战略布局;同时品牌价值在于积累。中小型企业的品牌营销之路关键在于找到自己插位的机会,找到插位的缝隙。竞争如云,你如何脱颖而出,实现超越;这是中小型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找到市场缝隙,通过竞争策略成功实现插位,才是中小型企业快速突围的重点。
从插位到升位,中小企业也应将资源与制造优势化为品牌优势,实现企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定位是区隔对手,升位是实现自我;插位是颠覆对手,升位是超越自我!定位教会了企业如何让自己的品牌个性鲜明;插位教会了企业如何打破市场原有的竞争秩序,突破后来者面临的营销困境;升位则是教会企业如何持续超越自我,领先竞争对手的竞争新战略。当下,是从产品消费时代向品牌消费时代升位的关键时期。这种升位拥有两个方向的巨大跨度。一是覆盖的消费人口,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二是覆盖的行业,从房地产、汽车、家电到服装、化妆品、饮料,林林总总,概莫能外。
价值中国:树立品牌与营销有着怎样的联系?在您看来,营销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李光斗:改革开放30年中国诞生了世界上最精彩的商战。但中国为什么还没有诞生世界上最精彩的品牌?时至今日,价格战的饮鸩止渴、概念战遭遇信任危机、服务战难有深层创新、产品与营销模式的严重同质化更使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成长瓶颈,本土品牌建设举步维艰。营销同质化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成长最大的因素。
没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市场营销通常难以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如果说营销使推销变得多余,那么品牌则使营销变得简单。品牌与营销的核心都是要善于洞察消费者内心最真实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同质化的产品过剩,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单纯的产品功能的购买转向个性化的消费意识,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牌经济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简言之消费者是品牌的衣食父母,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
魔鬼营销在线阅读
价值中国:您最近的新书题为《魔鬼营销》,那您为其取“魔鬼”二字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光斗:上帝在细节中,魔鬼也在细节中,真理往往披着魔鬼的外衣。如果真理披着漂亮的外衣,人人都会接受真理。”“‘魔鬼’其实就是颠覆人们的常识,营销要的不仅是体力,更要智慧。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于抓住机会,成功者善于创造机会。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消费者、同样的产品,谁更有营销智慧、谁拥有更先进更丰富的营销观念谁就能占得先机。”所谓的魔鬼营销不等于恶性营销,魔鬼营销不是让你成为魔鬼,而是让你了解魔鬼的手段,最后达成天使的目的。
价值中国:您认为一位出色的营销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否与人的性格有关?
李光斗: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员首先要有品牌意识,就象为企业打造品牌一样,从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满意度等方面构筑自己的品牌综合价值。并且不断完善自己洞察力、想象力、创新力、整合力、前瞻力、执行力的综合能力体系。
对于营销策划人来说,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须和所有企业一样,打造自己的品牌,进行差异化营销。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从本土实践中汲取营养,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策划体系才是成功之本。
价值中国:您有着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那您的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是什么呢?
李光斗:其实从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就体会到了品牌与营销的巨大现实意义。我的第一件工作就是Salesman。当时对我这样一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要把东西推销出去,让别人掏钱来买,还真是人生的一大考验。在中国经济发展最激动人心的20世纪90年代初,我很快发现了推销的不足与营销的魅力。推销是硬销,要别人买你的货;营销则是软销,是吸引别人来买你的东西。一推一拉,差别高下悬殊立现。虽然当时中国的市场竞争远不如现在这样激烈与残酷,但企业也愈来愈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与消费者挑剔、稀缺的眼光。仅靠推销,企业已难以为继。我是学新闻出身的,如何更好、更广的传播是新闻与营销的共同之处。如果说营销使推销变得多余,那么品牌则使营销变得简单。营销的问题根本上是品牌的问题,营销革命应先从品牌开始。策划的革命也必须从品牌切入。
价值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初涉营销行业,其中大部分也并非营销专业出身,您会给他们哪些好的建议?
李光斗:营销新人首先应具有“空杯心态”,这样才能更善于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升华,不断的挑战。长期的实践与知识积累必将厚而薄发,为中国企业、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把握营销新趋势——访李光斗老师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