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关于“启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于1月12-13日在河南省焦作市组织召开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彭会军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来自22个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和48个资源型城市代表,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为规划编制建言献策,国土资源部有关同志出席会议。
受东北司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了规划编制基本思路及前期研究进展情况。新的基本思路借鉴和吸收了敦化会议上专家及东北四省资源型城市代表们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规划编制大纲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河北、河南、湖北、山西、重庆、云南6省市发展改革委,以及20座资源型城市代表围绕规划的范围、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标准、转型发展的目标及路径、机制体制保障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大家普遍认为,编制《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山东、安徽、陕西、河南等省份的专家学者建议,规划编制既要抓住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做到统筹兼顾,又要充分考虑城市间的差异,进行分类指导;既要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矛盾和问题,又要积极培育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又要注重完善城市功能;既要提出具体政策措施保障实施,又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做好《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衔接;二是妥善处理好资源勘探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资源型产业发展与接续替代产业培育之间的关系;三是进一步明确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阶段性目标,避免面面俱到;四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有关政策措施,重点解决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融资难、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大等问题。
彭会军副司长就规划编制相关情况做了说明。
她指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重大战略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我国资源供给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四年以来,有关政策措施得到较好落实,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统筹规划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编制《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规划已列入经国务院批准的《十二五期间报国务院审批的专项规划整体预案》。她强调指出:抓好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有助于引导资源型城市合理开发资源、科学布局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研究制定后续支持政策的一个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主题的具体实践。
她强调,编制《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是一项开创性工作,系统性强、复杂性高,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她表示,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座谈会,也是一次动员会,东北司将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各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抓紧摸清本省区资源型城市家底,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资源型城市范围以及可持续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在后续编制工作中,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司要和各有关部门、各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和资源型城市密切配合、深入研究,确保规划编制工作优质高效完成。规划编制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司、各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和资源型城市要以此为契机,通过编制规划进一步提高认识、协调配合,深入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总结发言中,彭会军副司长就规划编制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东北司要集各方面智慧编制好规划。及时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梳理、吸收,进一步修改完善,并进行专家咨询后,形成规划编制大纲后、工作方案,并组织队伍正式启动编制工作。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参会单位要根据规划编制需要提供基础材料和数据,并请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有关资源型城市或单位要主动承担一些课题研究工作。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她进一步提出:省发改委作为承上启下的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包括政策出台和工作指导推动;各地市作为实施主体,要继续高举转型大旗,抓好可持续发展工作,转型需要国家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相结合,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将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工作。最后,她强调今后十年,将是一个转型的年代,世界经济在转型、中国经济在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更是迫在眉睫,希望大家携起手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共同为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资源型城市发展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