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云(二)
刘少奇挨批 林彪外逃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红色风暴 (6)
叶群诬告罗瑞卿
罗 瑞 卿
1959年夏,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被罢官,彭德怀的老部下、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被免职,林彪兼任国防部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的罗瑞卿被林彪提名任总参谋长。
1959年11月4日,上任不到两个月,罗瑞卿就给中央军委写报告,在《关于民兵工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提高全党全军对民兵战略地位的认识,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1960年6月25日,在总参谋部主持召开的全军参谋长会议上,罗瑞卿大声疾呼:组织编制和装备规划方案要压缩;装备问题要搞规划,搞尖端,要加速现代化。
1962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十五人专门委员会,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领导和原子弹的研制攻关,周恩来总理亲自出任主任,罗瑞卿兼任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主任,协助周恩来进行原子弹研制试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计划落实工作。
1964年1月9日,在主持召开的国防工业办公会议上作总结讲话,建议在今后7年内着重抓航空工业,选择空军装备作为突破口。
在《毛泽东语录》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中,罗瑞卿管得比林彪要具体。罗瑞卿在宣传毛泽东思想上是立了大功的。
罗瑞卿对林彪提出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顶峰”这句话总觉得有些不妥。1965年的一天晚上,他打电话向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请教:“家英同志,你看那个提法在理论上站不站得住?”
田家英当即斩钉截铁地说:“那个提法是错误的!”
罗瑞卿问:“错在哪里?”
田家英说:“错就错在‘顶峰’这两个字上。因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是真理,而科学和真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而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所谓‘发展的顶峰’,其含义很明显,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毛泽东思想就到了头了,不再发展了。怎么能这样说呢?所以,‘顶峰’的提法,是违反科学的,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是站不住脚的!”
在一次会议上,罗瑞卿把这些见解用自己的语言讲了出来。
这一年,他对再版的《语录》送审本内容未提出什么意见,却不同意“前言”中引用林彪的一句话:“毛泽东思想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主义”。他说:“不能这样讲,最高,难道还有次高吗?最活,难道还有次活吗?”“最高最活,不好理解,外国人也不好翻译呀!”让考虑删去。后来,罗瑞卿的指示传到了林彪那里。
1965年11月29日,在苏州“养病”的林彪,叫叶群打电话给在北京的空军司令员吴法宪,要吴派一架飞机送她去杭州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叶群关照吴,就从上海派,不要从北京派。她特别向吴法宪交代:“此事绝对不能报告罗总长。”
林彪让叶群从苏州到杭州,向毛泽东告罗的状。导致1965年12月8日到15日,中央突然在上海召开批判罗瑞卿的会议。会议由林彪主持,毛泽东没有参加会议。
罗瑞卿政治上的上升期
林彪和罗瑞卿的关系曾经是非常密切的。他们相识于红军时期,从1930年2月开始共事。罗虽然比林大一岁,但一直是林彪的下级。林彪当红四军军长时,罗瑞卿是该军十一师政委。林彪任红一军团长时,罗瑞卿是红一军团保卫局长。到陕北后,林彪当红军大学的校长,罗瑞卿是教育长。
庐山会议后,罗瑞卿当总参谋长也是林彪建议的。
从1959年到1964年,是罗瑞卿在政治上的上升期。1959年4月,罗瑞卿任国务院副总理,9月又兼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后来又出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办工业办公室主任。1962年9月,又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罗瑞卿和林彪的关系就有了裂痕。1965年秋天,当林彪已经决心整罗瑞卿以后,曾经对陶铸说:“1960年,罗瑞卿对我的合作是好的。但是从1961年起,就开始疏远我、封锁我,到1965年便正式反对我了。”在上海会议期间,陶铸曾向罗瑞卿转达了林彪这一段话。
罗林分歧的产生
1961年春天,罗瑞卿和林彪对如何学习毛泽东著作产生分歧。当年4月30日上午,林彪主持中央军委常委第26次会议,讨论《合成军队战斗条例概则》(草案)。讨论中,罗荣桓明确提出:“带着问题学毛选,这句话要考虑,这句话有毛病。”林彪听了,一脸不高兴,立即反问道:“那你说应该怎么学呀?”罗荣桓坦率地说:“应该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实质。‘带着问题学’这句话改掉为好。”林彪听了,半晌不吭声,看着在座的罗瑞卿,希望他能表态支持。结果,罗瑞卿没有发言。见没有人发言支持他,林彪只好言不由衷地表示:“不好,就去掉嘛。”罗荣桓又补充说:“还是去掉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定要从根本上学,融会贯通要学习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实际……”还没等罗荣桓说完,林彪便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宣布散会,接着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在此之前,罗瑞卿到毛泽东处汇报工作,毛泽东向罗征询总政治部主任人选(当时谭政被林彪批判去职),罗瑞卿提出罗荣桓。林彪知道后,认为罗瑞卿越权,引起林彪极大的不满。
1962年秋,叶群向党中央反映,林彪病了,需要休息。毛泽东决定在林彪生病期间,由贺龙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罗瑞卿因此同贺龙交往多起来,这也引起林彪的不满。
1962年1月,党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在讨论林彪发言稿时,叶群提出要加上毛泽东是“天才”的词句。罗瑞卿说毛主席本人反对提“天才”。叶群仍坚持,罗则坚持不同意,结果是不欢而散,这是罗瑞卿和林彪的第一次正面碰撞。
林彪反对大比武
1963-1964年全军展开了大比武。大比武刚开始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贺龙、叶剑英都很支持,主要的领导人都分期分批去看大比武。大比武却引起了时任军委第一副主席、兼任国防部长的林彪的不满。林彪长期生病,忽然有一个有关军队的大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想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1964年6月15日和1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在十三陵检阅了北京、济南部队的军事汇报表演。表演结束后,毛泽东讲话,否定了林彪提出的处处设防的消极防御战略方针。
为了执行毛泽东的十三陵讲话指示,罗瑞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跑遍了九个省所驻的部队,为大练兵不遗余力。大约就在这个时候,林彪下决心要整整“风头出尽”的罗瑞卿,突破口正是“大比武”。
1964年11月30日,林彪借全军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之机,再次提出要“突出政治”。在林彪的压力下,大比武活动偃旗息鼓。
林彪说:“今年的比武把政治工作冲垮了。明年要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反对单纯技术观点……”随后,林彪提出了“突出政治”的口号,罗瑞卿听到传达后,大为震惊:“这不是说比武犯了路线错误吗?”罗瑞卿对林彪提出的“突出政治”很有一些看法,他曾经说:“不要搞空头政治。”
大比武之后,林彪认为罗瑞卿不听话,同他有二心,问出“罗瑞卿是谁的人?”其实,大比武是贺龙主持军委工作时搞起来的,罗瑞卿是执行者。
罗瑞卿被夹在林彪贺龙之间
罗瑞卿一直是林彪的下属,当时因为林彪身体不好,中央就叫贺龙主持军委工作,罗瑞卿是军委秘书长,自然与贺龙接触多起来。其实,罗瑞卿与贺龙从来就不是“一个山头”上的人,也没有共过事,只是因为工作关系接触比较多,脾气秉性比较相近,私交也挺好,两家就逐渐走得比较近了。
大比武之后,林彪的反应使罗瑞卿逐渐感觉到压力,他也想办法找机会弥补与林彪之间的裂痕。叶群对罗瑞卿说:“以后你来找101(指林彪),不要先打电话。你一打电话101就紧张、出汗,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情。你不如直接来汇报比较好。”后来罗瑞卿就这样做了。
但是不久又传出话来:“罗瑞卿不打电话就来,这是要想林彪早死。林是病人,不打电话直接来,他很紧张。”这样,罗瑞卿感到很为难。
那时候,林彪也有意想拉拢罗瑞卿。有时候叶群会邀请郝治平(罗瑞卿妻子)去家里,送一些剪花,或索要罗家孩子的照片。叶群对郝治平说:“他们两个大男人在一起就硬碰硬的,我们做女人的要能在中间缓和一下就好了。”
林彪加快“倒罗”步伐
1965年春,刘少奇在昆明讲到一些人泡病号、不工作,岂不知,长期不工作,就是最大的错误。在向林彪汇报工作中,罗瑞卿便提到刘少奇讲话的精神,林彪则认为罗瑞卿是有意刺激他。于是,他决定加快“倒罗”步伐。
1965年,叶群在江苏太仓搞“四清”时找到吴法宪,共同谋密要陷害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叶群要吴法宪证明,罗瑞卿要刘亚楼(前空军司令员)转告叶群的四条意见,即:
一、林彪早晚要退出政治舞台,现在不退,将来也要退;
二、要好好保护林总身体;
三、今后林总不要多管军队的事情了,由罗总长去管好了;
四、一切由罗去管,要放手让他去管。
显然,这是要证明罗瑞卿确有向林彪伸手要权之意。
之后,吴法宪派了一架飞机把叶群送到杭州,向毛泽东告状。
叶群向毛泽东告状
1965年10月,毛泽东住在杭州汪庄。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休息和思考问题的好去处。也正由于杭州山青水秀,中央的很多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我国的第一部宪法就是毛泽东在1953年冬带一批文人在杭州起草的。
1965年11月下旬,杨成武住在杭州空军疗养院。一天,他给张耀祠(毛泽东的秘书)打了一个电话,约张耀祠到他那里去一趟。
接到电话的当天下午,张耀祠就去了。到了会客厅,见了面,没有说几句话,叶群笑容满面地进来了。
叶群说:“我这次来,是林彪叫我带来一封面交主席的信,请你带去交给主席吧!”
张耀祠接过信说:“好。我交给主席。”当即将信装进衣服口袋里。
林彪给毛泽东的信,主要是他提出的“突出政治”的五项原则,同时给毛泽东送去兰州军区《关于**师紧急备战中突出政治的报告》。
这时,叶群神秘地离开了会客厅,出去了。过了一会,她又折了回来,对张耀祠说:“我给林彪打了个电话,林彪说,信要我当面交毛主席。”
“好,你当面交。”张耀祠将信又还给了她。他想叶群这样变化无常,这里面肯定的有鬼,心里老大不快。
这时,杨成武对张耀祠说:“很久没有见到毛主席,很想看一看毛主席。”
张耀祠说:“我给你向毛主席报告一下。”
张耀祠回到毛泽东这里,他将上述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报告。
毛泽东“噢”了一声,没有讲别的什么。
第二天(11月30日)早上5点多钟,护士长吴旭君通知张耀祠,要他立即打电话告诉叶群,主席要见她,叫她快点儿来。他给叶群打了电话,便站在大门口等她。不多会儿,叶群来了,进了头道门,张耀祠对她说:“谈话不要超过两小时,主席还没有睡觉。”
谈话进行到两个小时,不见叶群出来。张耀祠进去催了第一次,他说:“已谈了两个小时了。”
时间已过了四个多小时,张耀祠实在耐不住,又进去催了第三次:“已经谈了四小时二十分钟了,主席该休息了。”
张耀祠每次进去催他们结束谈话,毛泽东都没有讲什么。他们谈到差五分钟五个小时,总共谈了五个多小时,叶群才得意洋洋地走出来,眼里充满胜利的喜悦。
张耀祠三次进去催叶群,只能听到她的一些话头和话尾,联系起来看,是叶群向毛泽东告罗瑞卿的状。她对毛泽东说:“我过去对罗瑞卿是毕恭毕敬的,没有想到罗瑞卿跟林彪的关系搞得这个样子。”
叶群又说:“罗瑞卿掌握了军队大权,又掌握了公安大权,一旦出事,损失太大,他的个人主义,已经发展到野心家的地步,除非林彪把国防部长让给他。”
“林彪的位置让给他没关系,但会不会发展到‘逼上夺位’的程度呢,我想是会的。主席,他两眼盯着这个位置。”叶群还罗列了罗瑞卿的一些罪名,她说:“罗瑞卿反对林彪‘突出政治’,他说,‘病号嘛,还管什么事,病号应让贤!不要干扰,不要挡路’。”
叶群讲了五个小时,毛泽东问得很仔细,但一直不表态。最后,毛泽东相信了叶群的话。
叶群汇报完后,毛泽东收下了她送来的材料,吩咐她不要在杭州停留,立即返回苏州,并派汪东兴乘专列送她回去,以防“不测”。
当天下午,叶群回到苏州。她在电话上向吴法宪说:“我去杭州向毛主席汇报了罗长子的问题。你不要外传。”
对于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中大将,叶群单独向毛泽东汇报他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活动。更为反常的是,假若就算是罗瑞卿真的有问题,这样大的事情,林彪为什么不亲自去当面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堂堂正正地摆到桌面上谈,为什么让自己的老婆插手搅和?
第三天,毛泽东要见杨成武,张耀祠打电话后,杨成武很快就来了,张耀祠陪他一块儿进去见毛主席,并告诉他:“谈话不要超过两小时。”
杨成武跟毛泽东谈话不到两个小时就出来了。
12月2日,毛泽东对林彪11月18日的信和所附兰州军区的报告作了批示:“那些不相信突出政治,对于突出政治表示阳奉阴违,而自己另外散布一套折中主义(即机会主义)的人们,大家应当有所警惕。”毛泽东的批示表明,林彪、叶群的状告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