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骂战的营销功效


 
最近有两个名人展开了博客对骂,随着骂声的响起引来了无数路人的围观,继而围观人群中出现对立面,名人背后的粉丝倾力助战,两人对骂逐成热点。
骂战总是要结束的,当粉丝们和围观者们还意犹未尽时,主人们却独自分享着骂来的果实——出名!
这年头人不出名不行,那叫“吃不开”或说“没市场”,名的后面可以带来丰厚的利,这是尽人皆知的致富门路,名人们更是深有体会“名”的无穷力量。
“名”还不仅仅是带来利,还带来“名”的快感,那就是荣耀。出不了名的人也得与名人站在一起,尽可能把自己往“名”靠近,因而就有了追星一族。
名人对骂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最后一次,因为这是炒作的需要,也是炒作的一种低成本廉价手段,往后还会经常出现。
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企业意识到骂人和找骂是很好的宣传手段,有人把名人的书法作品拼凑成自己企业的名称,挂在大门口等着名人来告状,官司一打赔礼道歉再加赔点小钱,算算与花钱做广告相比,还真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上上之策。近几年还有企业把名人的肖像用于广告,等着名人来告一状。
骂和找骂都不是目的,赚钱才是目的。骂名人容易出名,骂名人更容易赚钱,企业如此,名人也是如此。
但不是只有找骂、主动骂、互骂几种方式,自骂也一样可以帮助销售产品,也一样可以赚钱,也就是说骂是一种营销手段。据说早年上海有人紧挨着开两间店铺,做不同的门面设计,卖一样的服装,这种超常人想象的开店方法,靠的就是骂战赚钱。两间门店大门一开,店员们就相互攻击对方,站在店外破口大骂隔壁店的人,偶尔还动动手脚拉着路人相互降价,路人以为巧遇两店相争占了便宜,“趁着商家发怒甩卖”而积极购买,却不知这两家店原本就是一个老板经营的。
大家知道骂战的好处了吧?但不管是名人互骂,还是普通人找名人来骂?从以往的案例来看,骂还得讲究斯文,得有个高雅话题,要把骂当做理论探讨,把骂当做明辨是非,把骂当做艺术崇拜,决不是传统的诅咒和现代的骂娘。总之,骂是一门艺术,骂是名利营销的一门学科。
人们习惯同情弱者,有对骂就是有个是非话题,当旁观者被引入骂战双方的话题之中后,抱打不平的和从中协调的以及私底下发表议论的就会出现,骂得越凶就会引来更多的旁观者,要明辨是非就引发正反两方的对立,骂战就算运作成功了。
如果你想出名,如果你想卖掉手里的产品,想想名人骂战的背后得失,或许现在就该开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