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一篇有关涠洲岛系列的文字,既然是系列,既然发了一篇干脆将后面的几篇都发算了,所以今天继续发这个系列其他的几篇。 ——题记
难以忘怀的理发匠
——涠洲纪事系列之二
理发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业,却是门手艺。别看它低微,但不受日晒雨淋,比做农田劳作好,自然也不会饿饭。我想他就是出于这样的特点才选择理发行当的。我故乡那地方,人们称呼人往往都会姓名前加上一个有特色而且能够体现其从事的职业的定语。比如,你是打铁的,姓李,大伙便称呼你“打铁李”,你是木匠,排行是第五,大伙便称你“木工五”。如此类推,叫的人和被叫的人都显得亲切,丝毫没有鄙视的意思。如果叫老李老张之类,那就是官场用语啦,叫的人和被叫的人关系即刻一本正经的严肃起来。他一个理发的,姓甚名谁无人想知道,我真的没听过哪个冠以一个姓,“老李”“老张”那样的向他打招呼。所以我一直无法回想起他叫什么,因此在想起他时只能用那个“理发的”。为行文方便,现在姑且沿用家乡习惯称他为“理发x.”。
我有好一段日子的头发都是给理发x理的。一个孩子的头容易理,不讲究什么发型,除了不铲成大光头,怎么理都行。母亲叮嘱:“理高一点。”头发理高了可拖长一段时间再理,那样便好省钱,这也是对付穷的招数。理发x是游动理发匠,穿街走巷,神出鬼没的。那时他已是人到中年,甭管天多热都穿着半截领子的白衬衫,如果在左前胸的口袋上印着红色的数字,就象街上唯一的理发店里那些趾高气扬的师傅了。他拎着只提袋,袋中装着做工的全套工具,看似没与谁竟争的,实际上抢了守株待兔的理发店的生意。他做工的场所不讲究,村边宅旁,瓜棚树下,能够放下一张凳子就可以忙乎开。
我喜欢给理发x理发,人家童叟无欺,顾客第一,对谁都是和气平等,这就使人舒服。你到理发店去,坐上椅子前弄不好叫你读一条墙上的语录,什么“斗私批修”,什么“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等等,不伦不类,叫人别扭。这里理发x拂净凳子叫你坐,啪啪抖两抖白围布给你围上,给你发脚抹上爽身粉,边梳头发边问:“理高脚的还是理低脚的?”你说随便,他说理个中脚的吧。他还真的研究你的头形,细细致致地拾掇着。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挖耳朵。理发到最后,他问挖耳朵吗?起初我不明白这耳怎么挖,但好奇,答:“挖。”他从上口袋里拔出把剃刀,这把剃刀跟常见的不一样,那刀身磨成了锥子般,然而它还是把刀。就是这把刀伸入耳洞里轻轻地旋,那刀刃将耳洞壁上的毛毛一根根剃落,每根毛毛的脱落都啪啪有声,有次一只蚂蚁钻入我耳内,它走动的脚步每一步都是一声巨响,这响跟毛毛脱落声相差无异。锥刀越探越深,边探边旋,旋得我全身酥软,头皮发麻,屏住呼吸感觉刀尖进入程度。。。。。。那是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单为这新奇的感觉,这发就理得值了。从那以后我都主动地提出要他挖耳。其他理发师傅理发有的也有挖耳朵这项服务,但你要提出要求他才给你挖。不过工夫没有一个达到理发x的水准,他们有用的刀比较大,明显是不为做这行备工具,有的是凭胆量而不讲工夫,挖得我耳朵阵阵疼痛,边挖边退躲那把刀。苦头吃多了才明白:这是手绝活,不是谁都能干的!
理发x谈吐极斯文的,谈的内容无非是些村话野语,却不乏连珠妙语。有一位领导干部,被造反派夺权后赶去劳动改造,那天正在同一帮妇女挑土石方填海堤。理发x那天的生意好,有几个人在等候理发。我也加入等候之列,静坐在一旁看他理发。等候的人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忽然有人谈起那挑土的走资派。一个说看他挑土模样,不知他身份的还真以为他是个农民。另一个说当官的什么时候不像官样?哪个象你穿上龙袍也不似太子。理发x接过话题说:“似不似还不是人为的?有人家去求你敬你你就是官了,没人求没人敬,你再似官也没有用。就好比牛屎,新鲜时多少苍蝇叮?它枯焦了就没有苍蝇扑,做柴火啦!难道说干了的牛屎就不象牛屎?”说完又埋头推剪。在旁的听了附和着:“就是呢!”
这“牛屎说”太有趣了。谈论它的人说归说,大概过了那个响午就忘得干干净净。那时我还不了解它在实际生活里的关联,却觉得它有趣。日后在邻居处读到一个手抄的《朱子治家格言》,其中有:“休倚时来势,提防时去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的话句,自然而然的想起这“牛屎说”。虽然还是低层次的理解,起码兴幸找到点文字根据。
那年突然有传闻招大学生,搞得不少后生人跃跃欲似,更狂一点的以为可以有机会同其他人一争高低。最后仅是几个所谓有脚力的人得去上大学。这件事情在民间议论好长一段日子。那天又等到理发x来理发,不一会就有几个后生仔聚拢来,大家自然谈到上大学这件事。座中有人叹道,上面搞什么推荐挑选,还不是由当官的给自己子女或者亲戚去。有人说那些能够去读大学的人,谁谁在中学是最差的,怎么能够读大学?
理发x笑笑说,他听到现在流传的一句话:“读得的不得读,得读的读不得”,他说讲这种话的人心里有怨气,牢骚太盛防肠断,搞不好自己落得满身不是的。“要信命啊!”他说,“我讲个故事,你们听就知了。”于是他讲了民间曾经流传很广的《乾隆皇帝下江南》:乾隆皇一次游江南时,那天赤日炎炎似火烧,乾隆走得又饥又渴,路途很遥远,前不近村后不着店,那些随从个个急得搔耳抓腮一筹莫展,忽然看见路边有瓜田,长着又大又圆的西瓜。瓜田里有一老翁在看守。乾隆一伙人上前对老翁说如何饥渴难耐,想买两瓜解渴。老翁不认得眼前的是皇帝,只说你们来了瓜地就随便吃瓜,两只瓜值不了几个钱,我请客,你们只管吃。老翁特地挑出两只大瓜,让乾隆吃得畅快淋漓,高兴异常,当场对老翁说你的诚意会有好结果的。老翁并不理会这种承诺。乾隆回京后下了一道圣旨,封瓜田老翁为县令,七品官。这可不得了,那些读书人极为不满,有人写了副对联讽刺:“十年寒窗苦,不如半边瓜”。此事传到乾隆耳朵里,乾隆也不怒,而是写一副对联回答,对联曰:“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那些读书人看了,气得七窍生烟,却奈不得皇帝爷的何!理发x讲完了,对在场听的人眨眨眼,摇摇头,说:“你有那种瓜的命吗?”
理发x时所说的不过是一场闲话,然而也由此可见理发的知识和处世哲学。由此看来,理发x之所以选择理发这行,是随命,也是种超脱!时隔多年我还无法忘记他,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遇到像是命运的东西,也就常常品嚼这些牵缠人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