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云(二) 第一章 (7)刘少奇批毛 林彪颂毛


 

          北京风云(二)

          刘少奇挨批 林彪外逃

                          王先金 编著

 

         第一章  毛、刘分歧的由来和发展 (7)

 

                  刘少奇严厉批评毛泽东

 

刘少奇说:“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刘少奇公开质疑“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说法。他说:

“过去我们常把缺点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在那些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可能只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可是,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

“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是毛泽东用以回击彭德怀的一个理论。

刘少奇的话讲出后,一开始代表们怔住了,接着是发出连续十分钟暴风雨般的掌声,连服务员都跑出来看是出什么事了。

    大跃进带来的后果是,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约1/4,每人的平均收入降低了1/4,工业生产降低了40%。

    刘少奇严厉地批评了毛泽东大跃进期间的政策,并以湖南农民为例,这对毛泽东是最严重的打击。

    刘少奇直言道,大跃进在某种程度上发展得太快,因为三年跃进后,平衡遭到破坏。从现在开始,要用八年到十年来恢复正常秩序。这还没有把一切都计算在内......主席说形势大好,指的是政治形势很好,不能说经济形势大好,相反它很不好。

    在党的全体精英面前,刘少奇说:“这几年工作中发生的许多缺点和错误,使我们全党的干部、全体党员,以致绝大多数人民,都有了切身的经验,都有了切肤之痛,饿了两年饭。”但是,刘少奇没有说出全国饿死了几千万人。

    刘少奇说了:“我国的经济临近了崩溃的边缘……我们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我们动不动就给自己的同志扣上反党的大帽子,其实,人家只是对某一具体领导有意见。反对某一个人,怎么能说就是反党?你反对毛主席,也只是反对毛主席个人嘛!”

    掌管意识形态的陆定一,早在七千人大会的半年之前就说过,我们现在的政治空气怎么样?“谁要实事求是,就给谁扣帽子,什么‘三论’:条件论、悲观论、神秘论。什么‘五派’:伸手派,观潮派,摇头派……‘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这是主观精神,总要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吧!没有客观基础,就只剩下一个主观精神了……

    “一定要改正错误,如果不改,连无产阶级专政也要翻掉。

    “九个指头一个指头,但一个指头可能是杜勒斯的癌症。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这几年还不够,可是这几年左倾错误的经验够了。”

    毛泽东当时像是一个热情过分的愚笨之人被推到一旁。流传于干部当中的言论是:“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毛泽东对所有这些的答复是,群众会做出最后的结论。他同意,党的领导应当把自己暴露给群众加以评判,尽管这意味着会被“淘汰”。

    毛泽东说:“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我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益处。”

    “……我不是提倡对干部、对同志、对任何人,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作出错误处理,像古代人拘文王,厄孔子,放逐屈原,去掉孙膑的膝盖骨那样。我不提倡这样做,而是反对这样做。我是说,人类的各个历史阶段,总是有这样处理错误的事实……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在所难免。”毛泽东说是这样说,但对于自己错误处理了彭德怀一事,却不能联系上。

    毛泽东接着又说:“我的话,不管是对还是不对的,只要大家不赞成,我就得服从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多数……”看来在毛泽东的内心深处,还是认为大家对他提的意见是不对的。

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还是作了一点自我批评,他说:“属于中央的问题,我有责任。”

在这次七千人大会上,当时主持中央一线的刘少奇,在总结报告中称三年来的困难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对三面红旗明显持保留态度,称“我们现在都不取消”。更让毛泽东忧心忡忡的是,刘少奇居然说除了“里通外国”为党纪国法所不许可,但彭德怀在庐山所说的不少还是事实,作为政治局委员,在中央会议上是允许发表不同意见的。

在这次大会上,刘少奇还提出了反“左”的问题。他批评了“左”比右好、“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的错误观点。他认为:“左”派和右派是相通的,“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右派差不多,不见得比右派好一点。”在党内斗争中,应该是有什么反什么,“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

毛泽东在这次大会上,真是憋了一口气。听了刘少奇的这些话,感到这是更大的隐患。

应该说,七千人大会,是刘少奇和毛泽东的一次直接交锋。

从此之后,毛泽东心中就有了要打倒刘少奇的想法,到了1966年,他就为此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主要目的就是要打倒刘少奇。

 

 

                     林彪大颂特颂毛泽东

 

1月29日上午,是七千人大会开幕19天以来的第二次全体大会,由林彪讲话。

林彪当时是中共中央六个副主席之一、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之一,还兼任国防部长,负责军队工作。

此时的林彪对于如何迎合毛泽东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他的笔记里,凡提到毛泽东时,都用“一号”、“姨毫”、“老东”等字样代替。林彪对自己用“一零一”、“老巴”之类的代称。在叶群记录的林彪谈话中曾这样记载:“黑格尔说:何谓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就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一零一说:何谓当代伟大人物?一号利益的代表者。”

在另一则笔记中,林彪说:“要把大拥、大顺作为总诀,要仿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斯(大林)之于列(宁),蒋(介石)之于孙(中山),跟着转,乃大窍门所在。要亦步亦趋,得一人而得天下。”

林彪为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做了充分的准备。

1月27日,刘少奇在大会上讲话,他虽然只字未提毛泽东的错误,但显然对“三面红旗”也没有给予理直气壮的、充分的肯定,他讲的两个“三七开”,更暗含着追究党的责任、毛泽东的责任的意思。林彪决定把写作班子为他准备好的现成的讲稿丢在一边,在大会上即兴发表讲话。                       毛泽东林彪在大会上

林彪和毛泽东在会议主席台林彪在大会上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党的问题,一个是军事问题。按常规,他不负责党的工作,这部分内容应该由邓小平来讲,林彪只需主讲他负责的军事工作就可以了,但他恰恰在党的问题上大做文章,讲了不少很有“创新”的内容,让人为之震惊不已。

林彪大声地为“三面红旗”辩护。他说:两三年以来,我们国家在某些方面发生了一些困难。这种困难,是多方面造成的。特大的自然灾害,连续的自然灾害,有些地方遭受到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这给了我们不可逃避的困难。我们工作上也有一些错误。可是这只是工作上的错误,而不是路线上的错误。

林彪还说:我们在物质方面,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方面,减少了一些收入,可是我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收入。我们有失的一方面,也有得的一方面。这种失的方面的作用,暂时还看不清楚,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得的经验,将要发挥很大的作用……就像小学生付学费一样,学出来以后作用就大了。一个小孩子,从上小学起,一直到上大学毕业,十七八年的时间,他什么也没有生产出来,相反的,尽吃、尽穿。但是他学了以后,就会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付出那一点物质和时间,不让他学那么一下,他就不行。

“付学费”的说法,虽然不是林彪的发明,却被他无限放大!一年多来,困难形势压得人人喘不过气来,给人一种灰溜溜的感觉,包括毛泽东也承认自己犯了错误。现在林彪提起“付学费”,使毛泽东多少增加了些底气。在“付学费”的名义下,任何决策和工作指导上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而不必加以追究的了。

林彪在讲话中,还特地讲了一些要加强团结的话。他抓住“团结”的题目做文章,就足以使全党缄口。因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它甚至比路线斗争更重要。谁怀疑“三面红旗”,谁怀疑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是破坏党的团结,罪莫大矣。三年前的庐山会议上,许多人心中赞同彭德怀的意见,因为怕党分裂,转而支持毛泽东,甚至噙着眼泪劝彭德怀低头……

    最后,林彪语音颤抖,感情激动,几乎声泪俱下:“回顾几年来的革命实践:凡是我们按毛主席指示办事的,我们就胜利,革命就发展,凡是我们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遭受挫折,事业就受到损失,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根本教训。”

听了林彪的讲话,毛泽东心中暗喜,心想,还是林彪支持我。

这天是毛泽东主持大会,毛泽东说:“林彪同志讲了一篇很好的讲话,关于党的路线,关于党的军事方针。我希望把它整理一下。给你一个星期、半个月搞出来。”

最后,毛泽东说:“就请大家批评吧。白天出气,晚上看戏。白天晚上都请你们批评。”听众笑了。

 

1962年3月20日,毛泽东再一次看了林彪的讲话之后,对田家英、罗瑞卿说:此件通看了一遍,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

当时中央办公厅在下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彪、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的讲话时,曾有一种意见考虑,林彪主要讲的是军事问题,里面有些机密内容,似不宜下发。毛泽东批示:“此件没有什么特殊秘密,可以和别的同志的讲话一同下发。”

林彪的这个讲话,对毛泽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增强了毛泽东继续坚持“三面红旗”的决心,并对持批评态度的同志产生了不满;林彪“付学费”的理论阐述,使毛泽东更有理由原谅自己的错误;林彪强调毛泽东总是正确的,是下边的和尚念歪了经,使毛泽东本来就有的埋怨下边不能正确理解他的意图,适时调整指标的气就更大了。

当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对刘少奇等越来越不信任的时候,林彪却大肆宣传和贯彻毛泽东的一些“左”的错误,并大搞造神运动。1964年5月,林彪又率先在军队“创造性”地出版了《毛泽东语录》,说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的动力,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林彪是对毛泽东大搞造神运动的第一人。林彪殚精竭虑地投机钻营,使他一步步顺利高升,最终取刘少奇而代之,成为中共第二号人物。

 

    当年夏天,刘少奇大胆地再次印行了他过去写的一本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中有一段话说:“在过去某一时期内,某些教条主义的代表人……自以为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并且毫不知耻地要求我们的党员像尊重马克思、列宁那样去尊重他、拥护他为‘领袖’,报答他以忠心和热情。”

    这些话在40年代原是矛头对准王明等28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但在1962年,它肯定是被当作双关语来阅读的。

    毛泽东后来评价说:“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看过几遍,这是唯心的,是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1961年,刘少奇写道:“有地下工厂很好,他们那里不欺骗顾客,他们生产的东西有用。”1962年,他甚至声称,“在过渡时期,一切有助于增加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的办法都可以采用……工业必须退回到一定的程度,农业也必须这样,实行包产到户,允许私人有自留地。”

    1962年9月的中央委员会议上,彭德怀提交了五份农村实地调查报告。这些报告是他在1960年至1961年受处罚期间写出的,这份批评毛泽东的八万言书,得到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支持。

    主持会议的毛泽东虽低头接受批评,但对恢复彭德怀的权力则不予理会。在为大跃进期间下台的干部恢复名誉的问题上,毛泽东签上了他的不同意见:“最近的翻案风是不正确的。”

    毛泽东在会上也不得做了自我批评,同时带头承担了责任,他说:“我是中央主席……第一个负责任的应当是我。”

    修改后的报告比较符合毛泽东的意图。因此24日毛泽东看过报告(也是没有看完)后,立即找到刘少奇、邓小平谈话,表示“赞成这个方向”。

    刘少奇在讲话中说:“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农业和工业减产;还有一条,就是从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这两个原因,哪一个是主要的呢?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应该根据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向群众加以说明。”刘少奇又说:“总的讲,是不是可以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和错误。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这样套,有些地区还可以这样讲(此时,毛泽东插话说,这种地区也不少)。在那些地区虽然缺点和错误可能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可是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只是三个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