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券市场三大基本功能中,融资无疑处于首要位置。一个丧失了融资功能的市场,一个没有新鲜血液加盟的市场,变成一潭死水将是其注定的结局,而B股市场的表现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诠释。但在A股市场中,融资功能往往被发挥到极致,投资功能却严重缺失。
A股市场融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不仅表现在新股发行不顾市场承受能力与投资者感受的滥发上,更表现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上。而且,从近两年的情形看,上市公司再融资额已经超过了新股IPO的融资总额,呈现出离奇的“倒挂”现象。
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沪深股市新股IPO融资额累计为2305.36亿元,但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与定向增发的融资额就高达3368.56亿元,仅增发一项就超过IPO融资额千余亿元。如果再考虑到通过配股、可转债以及公司债等方式的融资额,这一差距无疑还会“被放大”。而且,单就增发来讲,去年同期募集资金合计1740.96亿元,今年几乎已翻倍。
上市公司似乎总是“很差钱”。一方面,只要符合再融资的资格,从市场中“圈钱”没商量;另一方面,即使是不符合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圈”。而且,在再融资的“圈钱”手法上,操作简单、易于成行的定向增发往往成为首选,这也是定向增发的“圈钱”方式会大行其道的最根本性原因。
事实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多”与“滥”的特征。无论是每年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从再融资的总额上看,都足以证明“多”的问题。而在“滥”上,疯狂“圈钱”时的“狮子大开口”,“不差钱”也要向市场伸手,再融资后将募集资金闲置或不能使之为增厚股东权益作贡献等即是最主要的表现。
上市公司“圈钱”猛于虎,难道实施再融资的每家上市公司都“很差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TCL为例。今年9月28日,TCL集团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方式募集到6亿元的资金。11月18日,TCL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三个理财产品,累计12亿元。而在此前,上市公司已有委托理财余额2亿元。也注是说,TCL用于理财的资金总计高达14亿元。这说明,即使上市公司不发行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其仍然握有至少8亿元的“闲置资金”。就是这样一家存在巨量“闲置资金”的公司,也不忘“与时俱进”,也要从市场中“大捞一笔”。
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之后,监管部门又是解读市场的四大热点,又是推出六大举措,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措施无疑均击中了市场的“软肋”。中国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新股首发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办法。笔者以为,在完善再融资办法方面,不仅要提高门槛,对于那些“不差钱”的上市公司也要一律将其挡在大门之外,而且,应该尽量避免采取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式,鼓励上市公司通过配股的方式来融资。如此,上市公司的乱融资行为才会有所收敛。
不能无视上市公司的滥融资行为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