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是有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使名义汇率反映真实的均衡汇率水平,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然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还不能一步到位,它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一)我国经济增速快
长期GDP稳定增长的国家,人们对其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也使本国国民经济活动处于繁荣状态。企业对经济前景看好而愿意增加投资。商业银行也可进行中长期借款,商业信用大增。2010年国民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势头,GDP增长10.3%;物价基本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围之内,CPI同比上涨3.3%,中国每年的GDP增长快,经济地位上升快,加强了人民币地位,币值坚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对外贸易及国际收支不平衡
我国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上其他国家攻击人民币汇率的主要依据,它使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非理性预期持续高涨。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我认为,如果单凭市场力量来决定中国的汇率,人民币将大幅升值。理由主要有:一是中国每年高额的贸易顺差;二是外国投资和国际游资快速涌入中国。这种外汇供给的不断增加和由此形成的非理性预期制约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则预期自我实现,这会引发新一轮投机行为,那么人民币汇率不是被低估,而是被大大地高估,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危害都很大。
(三)利率水平差异引起汇率变化
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2007 年次债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中国则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结果是美国不断降息,中国不断加息。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央行屡次加息导致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形成经济增长和利率水平的相对差异,吸引国外资金的进入和中国在外资金的回流,从而拉动人民币汇率的走高。
(四)资本项目开放速度缓慢
只有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都实现可自由兑换后,才能真正形成外汇供求关系,从而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但我国现在尚不具备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一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高涨;二是因为我国金融、外汇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无法摆脱和有效规避资本项目全面开放的风险冲击。因此, 经常项目尤其是一般贸易项目下的外汇收支状况直接影响到外汇交易中心形成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而此时形成的汇价水平既不能体现企业经常项目下外汇交易的真实意愿, 也不能体现外汇银行的真实意愿。
(五)国内的金融体制不完善
国内的金融体系比较脆弱,与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金融机构还存在差距,再加上监管体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发育还不成熟,这些都限制了金融市场为人民币汇率确定合理价格的能力。另外,金融市场缺乏一定的汇率避险工具,不足以支持大幅度的浮动汇率,再加上私人部门还不具备规避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与经验,因此,浮动汇率只会对金融市场安全与宏观经济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我觉得人民币汇率要实现自由的浮动,需要各种类型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支持,而这取决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全面推进。
(六)汇率管理的习惯性思维
我国外汇制度一直是中央政府掌控外汇供求、央行决定人民币汇率,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习惯于外汇管制和固定汇率制度,不具备承担外汇风险的思维及能力。虽然这一状况在改变,但这种习惯性思维还在延续,其影响仍在。
总之,我国要不断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就需要相关配套改革的同步进行,包括外汇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和宽松的国际舆论环境等。当今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是在包括市场体制在内的各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使得改革的过程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作指导,对改革的后果也无法很好的预期。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