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抹黑门”,让国内乳业巨头之间的江湖恩怨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尽管将此事件归结为“安勇事件”,警方也在刻意地强调事件没有更多的深层背景,但事实上,这更像是一个“此地无银”的滑稽声明。
对这个事件进行法律解读的空间和意义并不大,有意义的是,对于乳业这么一个竞争并不充分的行业,为什么行业巨头之间,却用恶性竞争的手段来圈占地盘。
众所周知,自“三聚氰胺” 事件之后,中国乳业的公众声誉一落千丈,行业的公信力几近破产,这给了一直想进入中国乳品市场的外资绝佳的机遇,外资从奶牛养殖到鲜奶、奶粉生产全面进军中国市场,除了奶牛养殖和鲜奶生产领域,外资的扩张势头尚不明显之外,而在整个奶粉市场,特别是儿童奶粉市场,国产品牌全部沦陷,几乎成了外资的一统天下。在洋品牌价格高昂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依然抛弃了国产品牌,这是公众对中国奶粉的正确惩罚。
即便如此,笔者依旧认为,中国乳业市场的发展空间依旧很大,在三聚氰胺事件在民众的记忆中渐行渐远的情况下,面对全球最大的乳品市场,面对拥有全球最多儿童的中国,目前中国的这些乳业生产巨头其实并没有生存的困难,他们只要合法经营,只要将不掺杂任何对人体有害物质的乳品给国人,都能够活得很好,而且都能够发展壮大,根本无需通过恶性公共,给对方抹黑等行为获得生存权。但恰恰是在这么一个竞争非常不充分的领域,却频繁爆发“互殴”事件,内在的根源实在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在笔者看来,蒙牛和伊利之所以热衷互相抹黑,除了历史恩怨,除了高端市场被外资控制等客观原因之外,放在中国转型的大背景下思考,恐怕这不是一个商业事件,而是一个社会事件。这种大的背景,扩展到商业社会,那就是企业也缺乏一种敬畏的心理,缺乏对人性的敬畏,对消费者的敬畏,对社会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特别是,在一个企业对公众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害之后,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百般为企业的脱身而想方设法,而将规则和法律,将公众的利益置之度外,大企业因为可以贡献就业、 利润和GDP 而绑架了公众利益,绑架了公众安全,甚至绑架了当地政府。
相对于蒙牛与伊利的交恶,作为电器行业的九阳与美的的“武斗行”则似乎更加符合商业竞争的逻辑。中国家电行业是最早实现市场化的行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下降到足够低的程度,在增量市场的扩张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虎口夺食,从别人的饭碗里抢市场份额。但中国家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残缺,导致企业无法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获得市场份额,在违法成本很低的情况下,搞武斗,搞恶性营销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如果说蒙牛与伊利,九阳与美的属于恶性竞争当属无疑的话,对于最近360与腾讯之间的争端,笔者则认为不能等量齐观,而是通过企业之间的互相监督,维护公众知情权和促进行业竞争的必要手段。对于网民而言,“隐私大于一切”,不管360出于何种动机,只要其能够真的为网民提供隐私的安全锁,于法于情,都是能够说得过去的。这和现实世界,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和犯罪分子做斗争是一样的。
对于网民而言,保护隐私的最好途径就是360监督腾讯,腾讯反过来监督360。就此而论,在网络隐私屡屡被侵犯的今天,一个安全的互联网需要更多的360,也需要更多的腾讯,只有达成了制衡,网络安全才不会沦为没有任何根基的乌托邦。我们并不怕行业巨头揭短或者吵架,而最怕他们经常一起喝茶。
蒙牛、 360 和美的,这些事件虽然刺耳,但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 年之后,经济生态的真实画面,而事件背后折射的,则是法律与规则威权的丧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残缺。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一个商业问题。
蒙牛360与草莽时代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