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李荣融清华园谈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作为2003年以来任职最久的部长级官员,李荣融先生执掌国资委七年半的时间里,中国经济面出现了一方面中央企业的狂飙式增长,国有资产以几何级数倍增,另一面却是民营企业相继退出一些市场领域。

    很多分析人士相信正是国资委的强势导致了民资的败退,这也使得中央企业身后的国资委和李荣融备受争议。

  尽管如此,国企改革的成就还是有目共睹。

    那么国企改革剔除资源垄断、政策倾斜等行政化因素后,是通过那些管理措施和市场化路径来实现其今日的强势地位呢?

  在清华EMBA荣誉学术委员评审课上,李荣融先生给同学们介绍了国企改革发展的三板大斧、八个举措,还有他的两个管理利器。

 

国企改革的三板大斧

 一板斧:变革管理体制

  十六大确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成立了国家、省、市三级国资委,从政府层面第一次把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的职能进行了划分,实现了出资人在企业层面的到位,结束了国企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历史,从而实现了国企管理体制上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李荣融先生介绍说这种变革思路主要是受到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启示。

二板斧:改革经营机制

  大力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国企经营机制上这种深刻的变化,不仅带来了职工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

 

三板斧:调整布局优化结构

  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电力、国防、通讯、运输、矿业、冶金、机械工业等行业和领域。

  在国资委的主导下,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企业通过突出主业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实力,一批业务相关的企业通过完善产业链实现了协同互补效应,一批困难企业扭亏脱困焕发了新的生机,一批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有序的推出了市场。

    三板斧劈开国企身上的束缚后,接下来李荣融先生利用八个招式聚集国企能量、强化内功。

国企改革八大举措

一、坚持突出主业

  国资委分批核定并公布了全部中央企业的主业,不超过3-4个,同时规定中央企业95%以上的投资必须集中到主业。

二、落实经营责任

  一改国企大锅饭的历史,全面开展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形成了“重业绩、勤汇报、强激励、硬约束”的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实现了从企业集团到所属基层单位、工作岗位,从领导班子到部门负责人、一线员工全覆盖的责任管理体系。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央企开展了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制度的试点工作,引入外部董事制度,解决了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授予董事会部分出资人权利,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还进行了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探索。

四、强化激励约束

  通过制定并执行《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把薪酬与业绩紧密挂钩,对上市公司和科研设计企业则实行了中长期激励。

  在强化激励的同时,注重健全约束机制,加强了对中央企业收入分配的管理,加大了对部分高收入企业的调控力度,规范企业的职务消费。

  在对中央企业收入分配问题上把握三点:

  第一,在市场竞争中的中央企业薪酬水平必须与市场接轨,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第二,企业的薪酬水平要与其竞争力相适应,必须控制好人工成本。

  第三,中央企业要在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关系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五、市场化选聘人才

  中央企业共拿出141个高级管理职位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通过招聘吸纳了一批素质高、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建立了中央企业人才库。储备了一批后备人才。

    在公开招聘中重点放在“五管”和“五关”:

    1、管原则,把好导向关;

    2、管标准,把好资格关;

    3、管程序,把好规则关;

    4、管机制,把好政策关;

    5、管监督,把好使用关。

六、强化出资人监管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推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等工作,统一会计标准,强化财务管理基础。

    建立全面预算、内控机制、资金集中、财务信息化、总会计师委派为重点的财务管理体制。

    强化风险管理,对重点指标按月进行跟踪分析和财务预警,严格金融衍生业务的管理。

七、规范国有资产流转

    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国有产权进场交易,要求“主体到位、交易进场、信息公开、操作规范、监督有力”。

    确立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规范了国有股东在涉及上市公司重大事项中的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上报审核程序等行为。

    提高国有产权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将国有产权交易行为纳入动态监控范围。

八、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不断提升央企在战略管理、投资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技术管理、对境外机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重视班组长和中高级技工的培养,强化各类专业技能训练,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培训教育,注重职业培训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引导职工岗位成才。

 

            李荣融先生国企改革管理的两大利器

利器一:责任落实

    李荣融先生说:责任落实到底,有无限的动力。

    从责任的落实到年薪、奖惩、再到监管,这一套法规是李荣融先生管理国企非常重要,且被证明有效的方法之一,堪称李荣融先生的管理利器。

    李荣融先生与每个央企负责人都要签三年任期的经营责任书。业绩好、该奖励的奖励,业绩不行你就走人。

    按规定,一年如果亏损,达不到目标,要警告,第二年弄不回来,就得走人。

    同时针对每年还要再签一个经营责任书。

利器二:比较

     李荣荣先生说管理企业和选拔人才一样:“说简单也简单,就是让他睡不着,我要睡的着;他们要睡着了,我就睡不着。”

    李荣融先生说,他的办法归纳起来就两个字:比较。

    “是人才,就要用对标的办法,使人才提高。”

    “人才的成长,一定要给压力。乔布斯也是在很大的压力下才有这么大成就。”

     每个月李荣融先生都要看下面企业的财务快报,李荣融说:

   “我分行业,每个月给这些企业进行排队。分四个队进行排列,首先是行业排队。第二就是中央企业中的主体盈利企业,他们的变化我要关心。这个榜是红榜,是好企业。而另外两个榜单不是黑名单,一张可能是黄名单,是效益下滑的企业,每个月我都要跟踪。第四张榜单是高负债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名单,接近黑名单。”

    李荣融先生历来主张“要赛马不要相马”,因为他笃信“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但他强调:比较要放在行业中去比较,只要树立标杆企业,用不着我去鞭打。

    对标(比较、排队),无疑是李荣融先生管理国企的另一大利器。

 

    李荣融先生作为国企改革的直接领导者,集多年、各行各业的国企改革与管理实践经验于一身,这些经验对管理尚处于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的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至少对我来说,确实受益匪浅,故在此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