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李荣融清华园谈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2011年7月17日,清华大学EMBA荣誉学术评审委员的评审课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教授——刚刚卸任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先生。

    作为在位时间长达七年半(2003年3月-2010年8月)的第一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先生不仅是这些年来国有企业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见证人、参与者,更是国企变革的领导者和直接推动者。

    李荣融先生首先用一组历史数据(2002-2010)向大家展示了国企在其任期发生的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央企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从2002年的2405亿和2926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14万亿和1.48万亿。

    李荣融先生首先回溯了国企改革热身(改革开放初期到十四届三中全会)、预赛(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之前)和正赛(十六大之后)这三个重要发展历史时期,国企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以及政府先后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与办法,特别是国资委成立后陆续出台的国有资产清理登记、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举措,揭示了国企改革过程中诸多政策、制度先后出台的历史背景。

    若单说国企这些年的发展与成就,的确是世人有目共睹。

    2002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只有6家,而今天,有38家(无一民企)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连续多年来,中国经济俨然成为全球经济的火头车,始终保持着高增长;特别是在这一次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更是一枝独秀,令西方世界羡慕不已。

    08年亚洲金融危机,在港的国企几乎全部倒下;但这次国企成了稳定香港社会的支柱。

    用李荣融先生的话说:国企,特别是央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是中国经济的基石,支撑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发展。

    而李荣融先生对中国国企取得今天这样令世人瞩目的改革成就可谓功不可没。

    李荣融精彩观点分享:

    1、赚了钱,要投资未来;

    2、企业要有三力: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3、民企有四个不足:信息不足、信用不足、后援不足、培训不足;

    4、一个企业没有权威是可悲的,但依赖权威吃饭更可悲;

    5、在你口袋里的钱是你的,放出去的钱不是你的;喝了、用了,花掉的钱

       是财富,没花掉的钱是遗产;

    6、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规律办事;

    7、看不见山顶的人,一定是在走下坡路;

    8、最擅长的不做,去做不擅长的,结果一定是输!

    9、你本事再大也改变不了环境,优秀的企业家是能够迅速的适应环境;

    10、企业管理制度从第一责任人开始就应该严格执行,制度才有权威性;

    11、企业不能没有激励,激励的前提是要有责任;

    12、平均主义是要求不高的人满足,要求高的人不满足;

    13、加强分配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监督;

    14、前门开、后门关、旁门要清(补贴);

    15、领导的职责就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16、不在状态就换人(不在状态和能力不行不是一回事);

    17、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要保护老实人,要重奖扭亏为盈的干部;

    18、企业最宝贵的是职工队伍;

    19、谁要留恋位置,竞争力就开始下降;

    那么,李荣融先生在任期间凭什么重塑了国企的辉煌?

    请看《中篇:李荣融国企改革的三板大斧、八项举措与两个秘密武器》

    另外,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国企垄断、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民企未来的出路等问题,李荣融先生又将如何作答呢?

    请看《下篇:对话李荣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