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权力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在企业管理范畴,除了根据组织结构的划分而赋予各职能岗位的显形权力之外,还有一种与组织结构无关的企业隐性权力存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种权力的存在,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地在引导这种权力向正方向方面转化。

      隐性权力即:来自一些非制度性安排的,但又实际存在的非正式权力。之所以要研究隐性权力,是因为在现实中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一种权力被正式、合法的授予后,便往往会在其周围衍生出一些隐性的权力,而且这种权力会对策略的执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之予以识别并进行有效约束。
       隐性权力往往来自于机构中的非正式组织,例如由于个人的能力、知识、品德等在群体中所形成的威望,某人由于与权力高层所形成的某些特殊的关系而拥有的影响力等,这些影响力在制度上没有被承认,但却能左右决策与实施,因此也被普遍认为是权力的一种。
       隐性权力主要来源于各种非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中的影响力能被人们所认可,主要是人们的心理判断发生了作用。这种权力在组织中主要表现为一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某个人在组织中形成的个人魅力。这由于某人在组织中所拥有的技术、能力、经验,或者是品德修养等优势,这会使得在组织中大家从心理上对其产生一种敬畏感,从而使之在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号召力,也即权力。
       其二,是个人离权力中心的客观位置所造成的影响。这主要是这些人能够利用其与权力中心的亲近关系以影响这些管理者的决策,这就造成了组织中职位不高的一些人,甚至根本就没有职务的人实际上拥有了与其身份不对称的权力。例如,管理高层的家属可以影响组织的决策走向,公司中副总裁与总裁的秘书打交道时往往都小心谨慎等。
       隐性权力的大小及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与权力拥有者自身的个人特点有关,这不管是来自其个人魅力,还是其与权力中心的客观位置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因为组织中的知情者在实际上或者在心理上存在与这些人的某种依赖关系所造成的,被依赖程度越高的人,在组织中就拥有越大的隐形权力。
       隐性权力会影响指令的执行效率。隐性权力对于组织的影响就其表现形式来看显得比较复杂,因为有时候人们搞不清楚这种权力的根源在何方,因而也很难确定这种权力的影响范围及运用方式,它是影响组织执行效率的双刃剑。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领导水平、道德修养等在群体中确立权威,这就即使不发挥其所拥有的显性权力,也可以通过其隐性权力的影响力来促使政策指令得以有效执行;与之相反的是,如果组织中存在作用力不一致的两个权力中心,这毫无疑问,组织中指令的执行效率就会被大大降低了。
       由于隐性权力的特殊性,除了要求权力的拥有者自律外,还需要从外部环境对之加以约束。其一,领导干部要加强对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自己在廉政上的权威形象,增强自身的软影响力,以身作则,树立模范,降低隐性权力负面作用的范围和程度;真二,要管理好身边的人。领导的作风关系组织作风,领导“身边人”的作风同样影响组织的作风,所以了解“身边”的真实情况,抓好组织建设,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三,健全权力监督制约的法律法规。
       就像任何事物有其自身规律一样,隐形权力及隐形网络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它本身也存在一套方法论,笔者想与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及企业的高管们共同探讨这样的问题或命题,目的是使企业的管理步入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