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在农村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多以观摩课的方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自己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一位计算机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谈到自己开发软件的经验时直言不讳:虽然CAI是一个好的教学媒体,但也是一项需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它仅适用于教学中的评比、检查、参观、学习一类装点门面的场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确实了解到大多数教师一般是在上公开课或评比课时,才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当前,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但观念的偏差和对信息技术应用目的不够明确,加之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光会使用计算机,或是用计算机和网络去装饰、粉饰我们课堂。   

    一般我们上课时用的课件都是事先根据教学要求而设计确定的,而现在多数课件的开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单纯追求直观和生动,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只强调教师的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的问题,按照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软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很容易会进入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