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对在校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儿童、特困学生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学生给予关爱。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王安景
副组长:李瑞玲、张泽星
成 员:陈文霞、李瑞、郭丽敏、陈润福、夏琴月、陈春丽
三、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组织开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教育月活动,召开文明学生表彰会,举办知识竞赛,广大学生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小学阶段重点是规范小学生的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崇高目标,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抓好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建立了模范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评选表彰制度。
3、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围绕德育工作,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国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把诚信教育和理想信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
4.扶贫帮困工作。鼓励全体教职工在生活上资助贫困生,在思想上、学习上帮助贫困生。
5.开展好结对帮教活动。我们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势,尽可能多建立一对一的帮教对子,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帮助“弱势、特殊学生”克服困难,使他们健康成长。
6.关心和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进一步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工作。
7、抓好家庭教育工作,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教育要与时俱进,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同时与学生的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并利用好家长学校教材组织退休教师为家长学校讲课,教给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指导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共同教育好下一代。
8、抓好留守学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留守学生之家”的规范化建设,并完善“家”的功能,让“留守学生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1、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2、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3、各班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4、 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5、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起参加校艺术节展演活动,并优先让留守儿童参加书法,手抄报等到系列比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6、开展为特困学生的捐资助学活动。开展科技宣传工作。
7、 开展勤奋好学,热爱生命为主题的少先队队会活动。
8、抓好家庭教育工作,办好家长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