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上任面临四大改革任务


 

郭树清上任面临四大改革任务

——新股扩容、退市制度、多层次市场、法人治理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尚福林先生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这一要职长达九年,这九年是中国股市不断跨越、不断超越、不断卓越的过程。其间,我们攻克了困扰中国股市长达15年之久的“股权分置”难题;中小板的创新与创业板的横空出世,让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从幕后走向中国股市前台,成为中国股市IPO主体;股指期货的推出,让中国股市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做空机制和风险管理工具;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首次让中国股市真正“去行政化”,并成功地褪除了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色彩,尤为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恢复并激活了中国股市的强大融资功能,这是前所未有的改变。

  市场化改革前,一旦大盘股上市,股民就会变成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市场化改革后,如今大盘股上市,股民心平气和、镇定自如。

  市场化改革前,一旦熊市来临,股民和机构就会借舆论之威,胁迫政府动用行政命令关闭一级市场,于是,股市完全丧失融资功能;市场化改革后,如今无论牛熊,政府不再行政干预新股发行节奏,更不会再采用行政命令关闭一级市场。

  市场化改革前,所有新股发行市盈率按照“行政窗口指导”一般不得超过30倍,因此,即便大牛市冲向6124点时,大批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也只能选择29.999倍。这是一种荒唐和可笑!市场化改革后,政府终于不再行政干预新股发行定价,这是一种文明与进步。

  然而,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后,原本被行政力量压制着的新股定价冲出牢笼,走向市场、走向投资者,它将新股发行节奏及新股发行定价权交由市场和投资者来决定。是用脚投票,还是用手投票,均由“买者自负”的投资者说了算!

  郭树清先生上任证监会主席后,将会面临下述四大改革任务:

  (1)创业板与中小板扩容。由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规模狭小,基本的供求规律使得投资者对新股投机存在本能的偏好,即便熊市谷底,即便30倍以上的发行市盈率,网上中签率一般也不会超过1%,这不是发行人的过错,也不是投资者的过错。相反,在宏观紧缩背景下,IPO扩容,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借鉴NASDAQ经验,深圳创业板的“均衡规模”应该在2000——5000家上市公司。按目前的扩容速度,至少需要10——30年达到这一规模。

  (2)退市制度改革。由于退市制度形同虚设,股市缺乏淘汰机制,这极大地刺激了垃圾股的暴炒与过度投机,并同时怂恿了皮包公司的“炒壳重组”游戏,正因如此,垃圾股股价被严重高估,它直接扭曲了整个A股的估值标准。既然亏损累累、资不抵债的垃圾股都能被炒上一、二十元的高价位,那么,干净的新股定价当然可以是三、五十元啦!没有淘汰机制的股市就是赌场,因此,A股主板退市制度急需彻底改革。

  (3)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改造、国际板与垃圾债试点)建设。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缺失,房市被调控,再加上不少行业禁区或准入门槛过高,使得民间资本无路可逃,除了暴炒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袖珍股”,剩下的就只能选择地下钱庄或全民放贷了。因此,中国急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比方,其中的“短板”——公司债券市场(甚至应该允许垃圾债的市场化发行),还有场外市场——新三板改造与扩容,以及上交所的国际板推出等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利于投资分流、风险分散,它可以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组合投资的平台和机会,并可为中小板与创业板IPO减压,分散企业融资风险。

  (4)上市公司行为规范与法人治理。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是股市的两大主体,上市公司的品质与质量,决定了股市的品位与投资价值。然而,股市的过度投机直接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违规”一般不会叫真,更不会以股东的身份去监督它,因此,上市公司更容易在这样的股市浑水摸鱼、不负责任。上市公司作为民族企业中的姣姣者,本应具有最基本的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对法律缺乏敬畏感,甚至敢于践踏法律,对投资者更是缺乏感恩意识,甚至将投资者作为不友善的博奕对象,对投资者不思回报,反而欺骗投资者。因此,必须加大投资者或股东,还有社会力量(尤其是民间力量,比方私人律师事务所、集体诉讼机制等)对上市公司的全方位监督。在任何国家股市,单一依赖政府行政力量监督是绝对不够的!做空机制就是一种绝好的市场力量。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只是解决了一个“入口”问题,即“优者准入”;而与之相对应的退市制度改革,则是要解决一个“出口”问题,即“劣者必汰”。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基本到位之后,不要留念往返、不要停滞不前,我们应尽早启动主板退市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