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了两个电话,决定我现在来写这本书。一个是一个本科同学的,已经是某国税局分局的一把手局长了,女儿2岁,家人健康,思考的是如何在今后搞好业务,让自己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并思考如何充实头脑学个研究生,为未来承担重任打好基础;一个是农村出身、但身居某省厅要职的另一个同学,被嗷嗷喜欢的女朋友折磨着要买房子,估计必须要四处寻借50万凑首付,苦不堪言,问我怎么办,我不会回答,因为世界太现实了。我只能用前一个同学的故事回答他,我的本科同学结婚的时候,没有独立的房子,老婆什么不要,和他父母同住,他骑着摩托车跑通勤上班,2年,从一个普通的公务员赶到股长,又过了一年半,从股长干到一把手局长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穷的没钱花的时候,业余时间养过鸡、鸭、鹅,卖过饲料,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公务员的写照,他老婆的任务是陪他一起养鸡、放鹅、下班之余倒卖饲料。不同的是,他是我本科毕业唯一与我在硕士阶段交流过税收理论知识的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4年,靠倒卖饲料转的钱,在老家的县城里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养了属于自己的2岁的女儿,告别了摩托车,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小polo车,靠业务能力当上了稽查局的一把手局长,现在不养鸡了。对于后者的那位同学,我只能这么回答,选择一个好女人,不是让她成为你的负担,当然,也不是让她和你一辈子吃苦,都是年轻人,是要苦几年的,但是,你要是想结婚,究竟苦几年,你要把那个“几”字写清楚,让人家的父母有个预期,然后你要努力。其实,你买房子还不具备那个实力,考取厅级单位,去大城市工作本来是件幸福的事情,如果这个房子拖垮你在农村父母这辈子and下辈子的全部积蓄,我觉得,你这不是发展,而是债务的增长,然后催生你投机——腐败!鉴于你是公务员,我就用涛哥的话来回答你吧——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而且你必须科学发展!
很早就想写一本小说,但由于上课的原因,苦苦没有时间来琢磨这个事,一大堆想法就这样被忙碌卷没了。回望过去的这一年,脚打后脑勺、跟头流星地在祖国各地讲课。累的时候,每天要讲8、9个小时,真的下了课,就是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一句话不说,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捧怕呼吸太重呛了正处在咽炎困扰中的嗓子。下课了,回住地收拾行李,准备飞往下个地点,如此往复,度过这一年。
说实话,游离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依然思念老家那条已经封冻的敖木伦河以及在那小河畔生活着的我的父母亲;虽然经常是围着“雄鸡”转,然后,一个月才能回一趟家,见见爱人,问问还在肚子里的性别待定的我的“儿子”或“女儿”。(其实,我想要儿子,因为最令我担心的事情是如果女儿生下来长的不像老妈,长的随我可怎么办?嘻嘻,开个玩笑。随我的话,我女婿应该会很有安全感的。)
苦中有乐,在外奔波给我最大的快乐和安慰的是我的学生们。准确的说,这是我在外面漂泊时唯一的“财富”,人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其实,学生多了,也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搞怪的、淘气的、发飙的、坑爹的、勤奋的、努力的、急功近利的、投机倒把的、偷懒的、上课爱吃糖的、夫妻双双的、现实的、古典的、美丽的、漂亮的、豪放的、小家碧玉的、大家闺秀的、富二代的、官二代的、富三代的、官三代的、穷二代的、穷三代的、未婚同居的、同居怀孕的、35周岁以下带着孩子来上课的、说普通话的、说方言的、穿着保守的、时尚前卫的、从土鳖到海归,应有尽有。说实话,从性格到态度、从背景到出身、从优点到缺点、从名校到非著名,我真的服了,学生是“财富”,并不是他们将来考上了记住我,顺便在给我刻个碑表示纪念,我说他们是财富,代表着申论课堂背后一群追逐理想的人们,他们或许是因为责任要去考一个公务员,定居在一个城;他们或许是为了父母的一个愿望,去考公务员,实现一代人的梦想;他们或许是为了追逐名利,去考公务员,给自己的脸上长点荣光‘他们或许是为了能结识更多的关系,去考公务员,为了把父母的生意做大做强;他们或许是为了这个国家和人民能够活得更好更强大,去考公务员,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每个人都是一部史诗,无论他们出于什么,结果如何,我希望最终考试的“筛选”能够留下该留下的,滤去该滤去的,留下最合适的,留下太牵强的,留下相对公平的,兼顾那些相对效率的。人,没有好坏,起点、终点都一样,过程是可以不断改良的。
到今儿个晚上,源哥掐指一算,才想起原来后天就要国考了。真的可以趁这个功夫好好休息休息。有时候,光明正大的想想我的学生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挺进考场,挺幸福的。还真不知这2012年的国考——那“后天”的拷问,会考些什么。无论题难还是不难,卷子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哥在这里愿学生们能考个好成绩。但作为一名申论培训师,或许在这段时间可以轻松一些,给自己的心灵放个长假,不一样的是,作为一名自由职业的非著名申论培训师,或许应该好好地回忆一些什么。
人说辽宁哪个市最穷,必然是朝阳,因为那是第一只鸟飞起来的地方,所以经济没飞起来,然后再问一句朝阳下属的区县中哪个县最穷,必然是喀左,原来爷一辈说这个地方穷的原因就和2008年申论试卷中说怒江一样——没有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到了爸那一辈说这个地方穷的原因又是另一个样和2009年国考申论中的有点类似,说这个地方的人缺乏创新意识,观念守旧;到了我这一辈就不说它穷了吧,去年我们喀左县被评为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哈哈,用2010年的国考卷子来形容,那绝对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
老家屁大的地方,从这头到那头开车12分钟就可以悠哉游哉的逛完了。这么小的县城的老家我认为牛X的地方有四个:第一,盛产陈醋,据说是原来大清乾隆爷时候就有了;第二,有两个东西外地很少见——咯吱、碗坨,前者“咯吱”是一种绿豆做的东西,可以炸、可以煮,很好吃,后面的那种东西是沾算吃的,夏天比较受欢迎;第三,就是教育,屁大的小地方(人口上从城市到乡村,连生产队都算上就40多万人的小地方;从财力上说才能收入2个亿),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最多一年有7个考上清华北大的,难以想象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教育还是很牛的;第四,就是县政府的所在地的镇名叫“大城子镇”,因此,无论故乡多小,但是,也算是在大城子里长大的,记忆犹新。
从2003年9月离开这个“大城子”到现在来北京闯荡,掐指一算这8年来的时光啊,回头想想,走过多少直路和弯路呢?和故乡出来的人比起来,唯一值得骄傲的是我那年是以全县第36名的考试高考成绩出来的,唯一值得幸福的是我有那开明的父母亲,无条件缴枪支持我,让我在外面尽情的闯荡。还好,现在依旧没有归心似箭回老家购房置业的想法,第一个原因是:老家的房价涨了,现在的存款买不起,第二是因为老婆是广东人,怕东北的冷,第三,我这一生愿意这样在外面孤军奋斗的闯荡,而且必须对得起父母缴的“枪”——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利。用2011年国考的话,或许我算是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硕士毕业,凑合一下吧,当然,叫知道分子也行),但是,我在城市不是寓公,因为,喀左的文化已经在我的心里生根,我带着他们,在哪里讲课,就把那种幽默、质朴、霸气的东北风吹到哪里,和不公平叫板、和酸文人骂街,我会让这种单一基调的小城文化生出新根来;我在家乡不是异客,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姑、舅、姨、伯,他们都是那么亲,回老家的时候,给我包饺子、烙大饼吃,哈哈,变化的人的成长,不变的是故乡的恩情;其实,也本没有权利去自做聪明、故作姿态的去当寓公、当异客,因为我们这一带70后、80后已经进入了工作岗位,并在祖国各地的企业、政府独立的生活,世界是平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大连还是别的城,通过努力都是可以融入的,而这未来的一切,是你的、我的,更是我们这一带80后生的,未来也会是90后,和00后们的。(如果2012不到来的话。)
这8年,读着书,走了一些路,不炫耀:宿舍的舍长嘲笑我说我找女朋友费劲,很抱歉,我有事实证明:我找的女朋友在宿舍6个人中的女朋友里是最漂亮的,and 我结婚也是最早的,同时,也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然结婚的,全校下两届的师弟师妹、上两届的师兄、全院的老师从博导到教授再到普通讲师——很抱歉都在传,夸赞一下,有点不要face,but 你敢么?舍长大人,有时想想我都偷着乐,而且为我是一坨能让鲜花插在上面的“牛粪”而自豪吧,的确,牛气熏天,尽管我还是有点屎味。
这8年,当过“秘书”,从大二开始,我就给一个所谓的“小领导”当职业秘书,难伺候啊,不过训练了耐力,学会了很多受委屈的方法,不过还好,我从没磨灭自己的性格,隐忍。后来直到读了硕士,找到了我的硕士导师,才明白,原来真正的大领导都很谦和,而且,真的恩师是不计回报的,这是我最深的感悟。硕士3年,是我在师生感情上感悟最深的3年。到现在,有时候扛不住了的时候,我都会暗暗对自己说:别忘了,你是许老师的学生!然后,就什么都能干下去了。我的师兄师姐都比我优秀,当副部长的都有了,我还在自由职业,还是早点回归队伍吧。
这8年,和我的学生一样,一直在寻找捷径,可是,到现在才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是捷径,而是“经过”。有的人命好,理想和理想的实现之间是直线,他的“经过”短一些;有的人运气好,理想和理想的视线时间是射线,的确,运气来了,想射多远就射多远;有的人自认命不好,曾经抱怨过没有一个当大官的老爸、或者是当老板的老妈,爱好虚荣心、打肿脸充胖子,却忘了自己本来就不瘦,寻尽捷径,才明白“快,之所以快,是因为自己的分量太轻;慢,之所以慢,是因为分量之重,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快是没有的,往往都是,快的物体围着慢的物体转,踏实的慢往往制约着快。”等低下头,老老实实的去写文章的时候,7年发表150篇论文,才明白原来保研是可以靠学术的,然而,这7年的练笔,却可以获得去财政部、税务总局两次长达3个月的实习,也可以去做中国财经报做新闻记者,还可以辞职,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去按照自己的理解攻克一个叫做申论的东西。或许到今天“慢”给我留下的每一步,是我今天能够吃饭的财富,可能,吃的还可以,因为i我可以辞掉月薪18000的工作,至少到现在,已经半年了,我没有打算再去为别人打工,当然,为理想打工除外,这两年,出于责任和完美主义,我要给公考的学生打造3本真正意义上可以不报班就很直接的公考课程体系,考我的努力给我的孩子赚够我自己应该攒齐的奶粉钱(或许这已经够了)。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掷地有声地和我的一个朋友选一座城市,完成一个我们心中的一个小小梦想,用我的智慧和最终的结果告知那个10亿身家的企业,当年你们流失的那个员工绝不是只值月薪1w8的北漂,另尽可能的多次证明大专生、非著名学府的学生在公考战线上并不输给所谓名校的那些学生。
人,总会走一些弯路,不能急躁。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上课,很少讲“万能”的技巧方法的原因。8年了,凡是自己在寻找捷径的时候,往往不是被别人利用就是自己的心智如同着了魔一样,凡是慢的时候,脚踏实地的时候,每一天,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申而论之,这8年》,换个主人公,把我自己和身边人,一同见到、听到、感到的一切尽可能真实的写出来,给我的兄弟们、朋友们和我自己,耗时1年,每天只写一点点,只为回忆。书籍写完,待到付印的时候,我希望,我已经实现了我这两年的目标,然后,为了自己心里的那个理想重起步、新定位、再出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备注:当然希望在一个新的平台上。)
也许,这书中的故事,就有正在读文章的你、我、他,而你们也是我的朋友、兄弟,我只想让你们在看的时候,不要忘了8年前,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不靠谱的想了些什么,而今,你是否因为一个“唉,老了,干不动了。”而忘记他们,我不愿意,希望重燃理想的兄弟们,随我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