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模具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日本共有模具生产厂约10000家,其中员工人数20人以下的占91%以上,即日本模具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靠专业化分工,完成高质量的模具设计、加工。模具的技术开发主要向高精度、高速度、长寿命、复杂、大型、一体化和高性能诸方面发展。由于日本的专业化分工做得好,中小模具企业的整体制造水平高,使“日本制造”的模具成为一种品牌、优质的象征。
面对灾害与危机 诸多汽模企业“有备而来”
面对日本地震灾难诸多企业多有准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9级地震,引发多处海啸,由此造成一系列工厂停产、福岛核电站停止供电并发生泄露。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地区集中了汽车、IT电子、半导体、石化塑料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该地区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左右。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表示,目前来看,汽车、IT电子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由于零部件供应震后受阻,日野、三菱、丰田、本田、尼桑、大发等8家日本汽车制造商14日起将暂时关闭在日工厂。其中,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已经关闭。
位于俄亥俄州世界级的塑料公司的总裁西利表示,由于与日本汽车制造商有不少的合作项目,因此此次灾害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不过由于经历过2008年-2009年的经济危机,有了这段时间的经验教训后,还是帮助公司在处理日本地震和海啸等问题上,减轻了诸多负担。”西利如是说。
在争夺被破坏后的日本市场时,诸多企业采取暂停关闭计划中扩产的项目并裁减员工来规避灾难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在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减少成本浪费。对此,西利表示,“我们公司利用之前2008年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聘用合适企业发展的员工,保证库存充足的的同时我们还会制定两个或者三个计划来应对地震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且与银行密切合作,以保证资金的流动。”
日本地震灾难为德国汽车制造业带来障碍
日本地震灾难为德国汽车制造业带来障碍,因缺乏来自日本的零配件,有多家德国汽车制造厂不得不暂停生产。
戴姆勒公司说,目前还不明确这样暂时性的停产是否会对汽车供应带来困难。其在日本的子公司则很可能遭遇困境,由于福岛核事故,该企业来自德国、美国和印度专家们都已撤离日本。
据悉,各汽车工厂短缺零配件主要和电子芯片有关。日本是汽车电子芯片的生产大国,受地震和海啸影响,日本的芯片厂重新开工速度缓慢并直接影响到德国汽车制造业。和需要海运的大的零配件不同,主要靠飞机运输的芯片供货时间短,所以短缺现象很快显现出来。
电子芯片生产过程中必须保障电力。许多核电站由于地震遭关闭或者损害,使日本的电力不能正常供应。预计日本的供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目前欧宝生产小型考尔沙汽车的工厂因缺乏电子零配件而停产,其母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必须暂停一座生产小型货车的工厂。大众汽车也表示,该工厂所剩零配件短时间内尚能坚持,日本灾后的恢复情况将决定生产状况。德国汽车在日本的公司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戴姆勒在日本生产卡车的工厂有1.3万员工分布在11个地区,为躲避地震只能暂时停产。
【结语】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分析,日本模具将面临五大课题——缩短交货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模具质量和精度、劳动力不足以及迎接其他模具大国的挑战。地震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日本许多模具厂家都将减缩国外设备投资转移到国内灾后重建工作。未来,日本塑料模具、粉末冶金模具、压铸模具增长具有不确定因素,冲压模具和锻造模具则相对呈减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