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家族企业,作为长期投资者,当然希望自己投资的公司能在更长的时间里持续经营、不断创造出良好的效益;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大多数的家族企业都逃脱不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这次日本之行,沿途欣赏风景之余,对导游介绍的日本天皇家族已经传承了一百二十多代有些感慨。但作为投资人,最能联想和最感兴趣的是日本的家族企业为什么特别长寿.在价值投资者的价值评估方法中,有一个重要方法是对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这种方法除了折现率外,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对企业未来经营年限的假设,其长短经常引起争论.其实,不必为十年还是十五年太费脑筋,关键在于理解这种方法的潜在意义和投资导向:长寿的企业价值高!在日本,许多企业“富得过三代”是实实在在的事,拥有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经营历史的企业、商店随处可见。特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公元578年从百济渡往日本的金刚重光(柳重光)创业的日本建设会金刚组,至今居然已有1433年的历史。
韩国中央银行曾发表过一个名为《日本企业长寿的要因与启示》的报告书。书中指出,位居世界最古老企业第2名、第3名的都是日本企业。根据报告书显示的数据,世界上持续存在200年以上的企业有5586家,分属41个国家,让人惊叹的是其中半数以上的3146家集中在日本。其后是,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在日本,创业1000年以上的企业有7家、500年以上的有32家、200年以上的有3146家、100年以上的有5万家,这些长寿企业的89.4%是不满300人的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大部分是制作食品、料理,酒类,药品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行业。
虽然日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巨大的泡沫破灭之后,投资日本的上市公司20多年来回报微乎其微,但从更长的时间段看,日本企业界这样大量产生能够历经风风雨雨而长盛不衰的寿星云集之现象,实在值得长期投资者特别注意。
与别国的企业相比,日本众多的家族企业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不息,外部的内部的原因很多,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产权制度和政策的影响.长寿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有较为稳定的商业环境和保护私有财产的政策。尽管这些国家都有过很多战争或动乱,就像法国的拿破仑战争,英国的工业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后来很多国家都卷入过的两次世界大战,家族企业经历过无数次洗牌,但保护私产的底线等还在,这些家族企业还是在历史的剧变中幸存了下来。日本的三井,住友,三菱等财阀集团在二战后遭到重大打击,被强制解体,然而时间不长,它们又变相复活。
其次是“单子继承制”和传承文化,即家族事业只会传给后代中的一位成员,其他成员则要被“扫地出门”,这听起来很残忍,却有效防止了内斗。同时日本人具有重家业而轻血缘的精神,“业”的传承大于一切,日本的家族在选择继承人时,首先想到是家族事业的永久传承,而不是血缘的传承.所在在选择继承人时,会选择最优秀的子女继承,如果亲生子女没有合适的,那么,这些家族会选择养子来继承。日本的养子传承制很为盛行,如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将公司交给了婿养子松下正治(本姓平田);丰田汽车公司的第一任社长丰田利三郎(本姓儿玉),便是丰田家族第一代业主丰田左吉的婿养子。除了单子继承制及养子制度,在日本家族企业的传承文化中,家规、家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家族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家规,如三井家规、住友家训、安田家宪、涩泽家宪等,这些家规都是几百年的传承经验的积累,对整个家族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第三,就是管理学中研究比较多的,日本企业的经营特色.日本的公司大多重视本业、诚信经营、爱护员工、有长期的企业文化积淀。作为在日本企业中逐渐生成、并被长期坚持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举出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由禀议、会议等做出决定的集体决策方式;二是对员工的保障雇佣,其中很著名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都是日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它们重视员工和集体利益要超过股东利益;三是坚持企业持续、长久的经营理念:日本企业一般不愿意像欧美企业那样把公司卖掉,而希望能够一直经营下去。
在世界100家长寿家族企业的排名中,中国没有一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否认的是,日本公司中存在的很多企业精神值得中国的富一代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注:本文转载自网易李剑博客《旅日杂感(三): 日本的家族企业为什么特别长寿?》
日本的家族企业为什么特别长寿?
评论
12 views